>新能源车的终极痛点,终于被国产技术攻克了。
10月18日,奇瑞汽车在2025全球创新大会上展出的全固态电池模组,让整个汽车行业为之一震。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续航里程轻松突破1200-1300公里,甚至有望达到1500公里,这一数据达到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两倍多。
这不仅是参数上的突破,更是直击电动车车主们的核心痛点:续航焦虑、低温缩水、充电耗时。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直接甩出“王炸”,宣布这项技术2026年就会装车试运行,2027年全面量产上市。
01 技术突破:固态电池的颠覆性优势
全固态电池的核心在于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了传统液态电解液,构建起“负极—固态电解质—正极”的全新架构。奇瑞此次展示的电池模组采用原位聚合体系固态电解质和富锂锰正极材料等技术。
能量密度600Wh/kg究竟意味着什么?目前主流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通常在200-300Wh/kg徘徊。这意味着同样重量的电池,奇瑞全固态电池能存储多出一倍以上的能量。
安全性的提升更为关键。固态电解质不可燃,从根源上解决了电池自燃问题。测试表明,即使电池被切割一角,依然能正常供电,不起火不爆炸。
这项技术突破解决了固体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之间的“固-固界面接触”这一全球性难题。中科院团队近期发表在国际顶刊的研究成果,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扫清了关键技术障碍。
02 用户体验:告别续航焦虑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技术的参数远不如实际体验重要。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辆,续航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无需充电。
冬季续航衰减这一北方车主的“心病”也将成为历史。奇瑞全固态电池在零下30℃的极寒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近乎不变的续航能力。东北车主冬天开车再也不用担心续航“腰斩”了。
充电效率的提升同样令人惊叹。在800V高压平台加持下,全固态电池15-25分钟即可充满,最快6分钟就能补充1000公里续航。这比传统燃油车加油更加便捷。
03 产业影响: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将重塑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奇瑞计划在2026年率先在其高端车型“猎风”上搭载全固态电池,并于2027年实现全面量产。
国产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能源全固态电池中试量产良品率已达90%。比亚迪也已开始在海豹车型上测试全固态电池。
全球范围内,日本拥有约40%的固态电池相关专利,韩国三大电池巨头也都全力投入开发。但中国企业在产业化推进速度上明显领先,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走强。市场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市场规模迈入千亿元级别。
04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前景广阔,全固态电池依然面临产业化挑战。成本问题是首要障碍,初期的全固态电池价格必然偏高,将首先搭载于高端车型。
制造工艺也是难题。全固态电池制造需要承受极高压力和温度,设备要求严苛。解决固体电解质带来的界面阻抗问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固态电池技术攻关,并计划在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随着奇瑞等车企的推进,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时间表已逐渐清晰:2025-2026年为样品交付期,2027-2028年进入小规模量产,2030年后迎来规模化应用。
随着奇瑞等车企大力推进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0亿元)。不仅是中国车企,韩国三大电池巨头、日本技术企业都在加速布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