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转战电摩,首战为何选印尼_九号雅迪笑而不语

最近,咱们的出行圈里出了件挺有意思的新鲜事。

一家有着小鹏汽车背景的新公司,名叫OMOWAY,推出了一款电动摩托车。

但奇怪的是,他们没有选择在国内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发布,反而是把第一站选在了遥远的印度尼西亚。

他们发布的这款名为OMO X的电摩,号称是给两轮车装上了一个“汽车大脑”,听起来科技感十足。

汽车人转战电摩,首战为何选印尼_九号雅迪笑而不语-有驾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帮在四轮汽车领域身经百战的“汽车人”,怎么突然跑去搞两轮的电摩了?

而且,一上来就把战场摆在了国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真的有信心用高科技去开拓新大陆,还是在国内激烈的竞争面前,选择了一种“避其锋芒”的策略呢?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款让OMOWAY如此自信的OMO X,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简单来说,这家公司想做的,就是把现在智能汽车上那些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技术,原封不动地搬到一辆摩托车上。

比如,他们宣传的一个核心功能叫“低速自平衡”。

这个功能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就明白了。

每当上下班高峰期,我们骑着电动车堵在车流里,走走停停,最烦人的就是双脚得不停地在地上划拉,以保持车身平衡,既狼狈又费劲。

汽车人转战电摩,首战为何选印尼_九号雅迪笑而不语-有驾

而OMO X声称,在低速行驶时,车辆可以自己保持稳定,骑车的人完全可以把双脚安稳地放在踏板上,从容地等待交通恢复通畅。

这个功能对于新手,或者是不想在堵车时手忙脚乱的人来说,确实有不小的吸引力。

除了自平衡,它还有ACC自适应巡航功能。

这个在汽车上已经很普及了,就是车辆可以自动跟随前车,保持设定的距离和速度。

把它用在摩托车上,主要的好处就是跑长途的时候,右手可以从一直紧绷着拧油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长途骑行的疲劳感。

对于那些喜欢摩旅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非常实用的改进。

但真正让人觉得大胆,甚至有点替它捏把汗的,是一个叫做“碰撞辅助制动”的功能。

按照官方说法,当车辆的雷达和摄像头判断你可能要撞上前面的障碍物时,系统会自动介入,帮你轻点一下刹车。

在四个轮子的汽车上,这个功能是主动安全的重要一环,关键时刻能避免事故。

可问题是,摩托车只有两个轮子,稳定性天生就比汽车差远了。

汽车人转战电摩,首战为何选印尼_九号雅迪笑而不语-有驾

车辆在行驶中,任何突如其来的制动力都可能打破平衡,尤其是在转弯或者路面湿滑的时候,这种自动刹车会不会反而导致侧滑摔车,造成更严重的危险?

这个问题在行业内一直存在争议,OMOWAY敢于第一个把它量产,这份勇气确实可嘉,但背后的风险也需要经过大量实际路况的严苛检验。

为了实现这些智能功能,OMO X在硬件上堆料很足,车头车尾都装了摄像头,还配上了毫米波雷达,号称能实现“全域感知”。

理论上很强大,但现实的挑战也很骨感。

印尼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是家常便饭,在那种能见度极差的暴雨天气里,这些精密的电子眼和雷达还能不能正常工作,看得清路,这是个很大的问号。

说完了产品,我们再来分析一下OMOWAY的战略选择。

为什么是印尼?

这个选择其实非常聪明。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拥有超过1.2亿辆的摩托车保有量,是名副其实的“摩托车王国”,市场基础极其庞大。

更重要的是,印尼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推动能源转型,鼓励民众从燃油摩托车转向电动摩托车。

汽车人转战电摩,首战为何选印尼_九号雅迪笑而不语-有驾

去年,印尼的电摩销量增长了惊人的400%,政府还出台了减税、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相关产业投资。

对于新品牌来说,这片市场无疑是一片充满机遇的蓝海,而且竞争远没有国内那么白热化。

然而,聪明的战略选择背后,也面临着现实的巨大挑战。

OMOWAY给OMO X的定价,折合人民币大约在2.7万元左右。

这个价格在印尼市场是什么水平呢?

当地主流的燃油摩托车,比如本田、雅马哈这些品牌的畅销车型,售价普遍在人民币七八千元。

也就是说,OMO X的价格是当地主流车型的三倍还多。

对于印尼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摩托车首先是生产工具,是用来通勤、载货、维持生计的。

他们最关心的,是车子是否皮实耐用、防锈性能好不好、能不能多拉几袋大米或者一箱饮料。

汽车人转战电摩,首战为何选印尼_九号雅迪笑而不语-有驾

相比之下,那些听起来很酷的自动泊车、智能巡航功能,在他们眼里可能远不如一个坚固的后货架来得实在。

花三倍的价钱去买一堆自己可能用不上,甚至不理解的高科技,这笔账,当地消费者会不会算,愿不愿意买单,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此外,OMOWAY宣传的600公里续航,也需要依赖完善的充电或换电网络来支撑。

在印尼目前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充电桩和换电站远未普及,这个超长续航的优势在实际使用中也要大打折扣。

当OMOWAY在印尼高调亮相时,国内的雅迪、九号这些行业巨头,恐怕正在用一种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审视的目光在观察。

因为OMOWAY所主打的“智能化”,在国内的电动两轮车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

比如,新锐品牌九号很早就将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应用到了自己的产品上;而老牌摩企春风动力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极核”,其语音控制系统已经更新了好几代。

OMOWAY的这些技术,在国内最多算是“锦上添花”的配置,还远未到能够颠覆市场的程度。

那么,雅迪这些传统巨头的真正壁垒在哪里?

不是某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它们用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深入骨髓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遍布全国的渠道网络。

汽车人转战电摩,首战为何选印尼_九号雅迪笑而不语-有驾

以雅迪为例,它在全国拥有超过三万家乡镇门店,这个网络的密集程度,意味着无论你在中国的哪个角落,你的车出了问题,都能很方便地找到地方维修和更换配件。

这种贴近用户的服务能力,是任何一个新品牌都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

更关键的是价格,凭借着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成熟的供应链管理,雅迪们能将一款同样具备长续航能力的电动车,成本控制在万元以内。

这种极致的性价比优势,构成了它们最坚固的“护城河”,让所有试图走高价路线的新玩家,都难以触及到最广大的下沉市场。

那么,OMOWAY的印尼之行,真的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技术炫耀吗?

或许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OMOWAY的团队构成很有意思,技术研发由小鹏汽车的前自动驾驶负责人带队,而市场开拓则请来了在印尼市场深耕多年的前VIVO手机高管。

这样的组合,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把最前沿的智能技术,与深刻的本地化市场理解相结合。

因此,OMOWAY此举,可能其战略试探的意义要远大于短期销量的意义。

它更像是一条被扔进池塘的“鲶鱼”,目的就是用一款极致创新的产品,去搅动整个行业,引发新的思考。

它在向所有的传统两轮车制造商提出一个问题:当摩托车也能像汽车一样拥有思考和预判能力时,大家过去那种只在续航、价格和外观上做文章的老路,还能走多远?

这背后,其实也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和制造业的新面貌,它们不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进行同质化竞争,而是开始带着核心技术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勇敢地走向全球,去定义未来的产品标准。

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冒险,更是中国智造实力向海外的一次集体展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