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在用手机打车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好像有些以前常用的小平台不见了,或者说整个网约车市场都透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这可不是错觉。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对网约车行业的管理明显收紧了,一场针对行业乱象的清理整顿正在雷厉风行地展开。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那个只要有辆车、有个手机就能拉活儿赚钱,平台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野蛮生长”时期,是不是真的要画上句号了?
这阵风刮得确实很猛。
先是南方的广东湛江,当地交通运输局直接发布了一份通告,点名了11家网约车平台,准备要撤销它们在当地的经营许可证。
这个名单里头,可不都是些我们没听说过的“杂牌军”,像万顺叫车、妥妥出行这些在不少城市还有一定知名度的平台,也赫然在列。
这就意味着,这些平台在湛江的分公司,基本上是前景堪忧,离关门不远了。
紧接着,北方的沈阳动作更大,直接来了一次“批量处理”,一口气撤销了多达66家网约车平台的经营许可。
官方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和强硬:接下来会持续对那些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的平台,进行约谈、下架,直至撤销许可。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
说白了,就是这些平台根本就是个“线上中介”,是个空壳子。
它们虽然拿到了政府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但实际上并没有尽到平台应尽的管理责任。
比如,按照规定,平台必须对司机进行定期的安全生产培训,教他们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安全文明驾驶。
可这些平台呢?
司机安全培训这块儿基本就是一片空白。
再比如,平台有责任对接入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监督,确保车况良好,可这些平台压根就不做这项工作。
更关键的是,每天的运营数据,比如订单信息、行驶轨迹等,本应该按照国家要求上传到政府的监管系统里,方便管理和追溯,但这些平台却把数据藏着掖着,根本不配合。
说到底,它们就像只开了一个网店,只负责在网上接单,然后把订单转发给司机,至于司机是谁、车况如何、乘客安全有没有保障,它们一概不管。
这种模式风险极大,一旦出了事,乘客和司机的权益都很难得到保障。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监管部门其实早就给过他们机会了。
早在今年5月份,交通部门就已经点过一次名,给了两个月的时间让他们整改。
可大多数平台都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这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监管部门就是吓唬吓唬人,根本没当回事儿。
这下可好,两个月期限一到,监管的“铁拳”就实实在在地砸下来了,这下谁也别想蒙混过关了。
很多人可能还会好奇,为什么出事的偏偏都是这些中小平台呢?
这就要说到现在网约车市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聚合平台”模式。
我们平时打开高德地图或者美团打车,输入目的地后,会看到一长串不同公司的报价,比如“A出行”、“B专车”、“C快车”等等,这就是聚合模式。
高德和美团就像一个巨大的线上“打车商城”,它们自己不直接运营车辆,而是把成百上千个中小网约车平台招揽进来,给它们提供流量和订单。
对于那些自身没有名气、没有流量的小平台来说,这无疑是一条生存捷径。
自己辛辛苦苦开发一个APP,花大价钱去推广,可能都没几个人用。
但只要入驻了聚合平台,就能立刻接触到海量的用户,订单源源不断。
可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寄生”模式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些小平台,本身大多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也没有成熟稳定的运营团队,它们想在聚合商城的众多“商铺”里抢到生意,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价格战”。
你便宜五块,我就敢便宜十块;你打八折,我就敢打骨折。
它们用极低的价格来吸引乘客下单,然后通过压榨司机的收入,或者从司机的流水里抽取高额的“信息费”或“服务费”来赚钱。
这种恶性竞争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一方面,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把整个行业的运价水平不断拉低,让所有本分经营的司机都挣不到钱,活得越来越累。
另一方面,这些小平台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极差,它们的资金链非常脆弱。
前段时间,广东就有个地方的司机集体维权,原因就是他们辛辛苦苦跑了一个月的车,到了提现的日子,平台却用各种理由推三阻四,就是不给钱。
司机们不开车了,天天跑去平台公司门口讨要血汗钱。
这就是最现实的风险:当平台资金周转不灵,或者干脆就是想“卷款跑路”的时候,司机们的收入就成了最直接的牺牲品。
其实,这一系列强力监管的背后,还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行业现实: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甚至在很多城市是严重饱和了。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公开数据,到2023年上半年,全国已经发出了超过579万张网约车驾驶员证,还有243万张车辆运输证。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这意味着,有数百万的司机和车辆在争抢有限的出行订单。
像长沙、三亚、上海、珠海等多个城市,早就拉响了“运力饱和”的警报,公开劝告大家不要再盲目进入网约车行业,因为“人多车多,单子少,赚钱难”。
在这样一个“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里,过去那种靠信息差、靠烧钱补贴、靠低价倾销来野蛮扩张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监管部门的出手,正是为了给这个过热的市场降降温,把那些不合规、不负责任、扰乱市场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去,让整个行业回归到以安全和服务为核心的健康发展轨道上来。
这对于广大乘客来说,是安全保障的提升;对于绝大多数合规经营的司机来说,也是对他们权益的一种保护。
可以说,这是网约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规范的必经之路,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因此,对于仍然奋斗在一线的网约车司机师傅们来说,现在真的要打起精神,多留个心眼了。
这不仅关系到你的饭碗,更关系到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首先,一定要花点时间去核实一下自己挂靠的平台是否靠谱。
可以登录当地交通运输局的官方网站,查询一下平台的经营许可证是不是还在有效期内,有没有被列入整改或清退的名单。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时提现。
千万不要把钱长时间留在平台的账户里,最好养成每天或者两三天就提现一次的习惯。
一旦发现提现速度变慢,或者出现任何异常,就必须立刻警惕起来,这往往是平台资金出问题的征兆。
最后,在选择平台时,不要只被眼前的低抽成或者高额补贴所迷惑,更要看重平台的背景实力和市场口碑。
尽量选择那些规模大、运营稳定、信誉良好的直营大平台,虽然可能规则更严格一些,但至少资金安全有保障,这才是长久干下去的根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