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天,关于电动车限速的话题又在大家伙儿的聊天里热了起来。
很多人可能都感受到了,从今年九月开始,全国范围内都开始严格执行那个新国标,咱们骑的电动自行车,最高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
这个规定一出来,大家心里就犯嘀咕了。
每天在城市里穿梭的外卖小哥最先感觉到了压力,他们说,这个速度跑起来,送餐时间特别紧张,一不小心就超时,不仅要被平台罚款,还得挨顾客的差评。
不光是他们,那些住在城市郊区,需要经常进城看病、办事的老年人也觉得不方便,以前半个多小时的路,现在可能要花上快一个小时,时间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虽然大家心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政策毕竟是定下来了,为了交通安全的大局,咱们也得慢慢适应。
不过,就在大家觉得这事儿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一些专家的建议又给这件事带来了新的讨论空间,他们呼吁,是不是可以给一种叫做“电动轻便摩托车”的交通工具松松绑?
那么,这个“电动轻便摩托车”,简称“电轻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说白了,它就像是咱们现在骑的普通电动自行车的“加强版”。
咱们平时骑的小电驴,国家标准把它管得死死的,速度不能超25公里,车子自身的重量还得在55公斤以下。
而这个电轻摩,它天生就是为了跑得更快、更远设计的,出厂时速就能达到30到50公里,电机更有劲儿,车架子也更结实。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按照现在的法律法规,电轻摩是被划归到机动车范畴里的。
这就意味着,你要想合法地骑着它上路,就得先去上个牌照,然后还得花时间去考个摩托车驾照,最少也得是F本,每年还得给它买一份交强险。
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就把很多只是想简单代个步的人给难住了,大家一听这么麻烦,干脆就放弃了。
正是看到了这个情况,专家们才提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别把电轻摩当成纯粹的机动车来管理,给它一个更灵活的身份,让它上路能更方便一些。
这个建议一出来,立刻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支持的人认为,如果真能这么做,至少能带来五大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能让更多人出行变得方便,大大降低了上路的门槛。
您想想,现在考个汽车驾照得多费劲,理论学习、场地练习、道路考试,一轮一轮下来,不仅花钱,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摩托车驾照虽然相对简单,但对于还在上学的学生,或者那些已经六十多岁,只是想在家附近买个菜、去趟公园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一道不小的坎。
如果电轻摩的管理能够放宽,比如说不需要强制考取驾照,那一下子就能解放很多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两轮车就是一个解决“最后五公里”的代步工具,目的就是简单、快捷。
之前深圳就针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些尝试和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七成的市民都觉得这样的改变能让生活更便利,这足以说明大家对高效、简便出行的渴望。
其次,适当提高车辆的速度,还能给咱们越来越堵的城市交通松松绑。
每到早晚高峰,马路上的景象大家都有目共睹,汽车堵成了一条长龙,而非机动车道上,因为所有电动车都以25公里的速度慢悠悠地挪动,也常常会挤成一团,通行效率很低。
如果能把一部分合规车辆的最高时速提升到40公里左右,整个非机动车道的车流速度就能提起来。
这就好比一条河,水流速度快了,自然就不容易淤积。
有交通模型进行过推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道路上车辆的平均速度提高一截,可以有效缩短车辆在路上的时间,尤其是在红绿灯路口,起步更快,一个绿灯周期就能多通过好几辆车,整个城市的交通微循环就会顺畅很多。
再来说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安全。
很多人一听要提速,第一反应就是“太危险了”。
但我们得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现在马路上为什么总能见到一些骑着电动车像“闪电侠”一样飞驰而过的人?
根源就在于25公里的时速满足不了他们的实际需求。
于是,很多人就选择了铤而走险,私自找人把车辆的限速器拆掉,甚至换上大功率的电机和电池,这种“爆改”行为才是真正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为车辆本身的刹车系统、车架强度都是按照低速标准设计的,你强行让它跑出远超设计值的速度,就好比让一个小学生去举一百斤的杠铃,不出事是运气好,出事是早晚的事。
根据交管部门的数据,光是去年一年,全国就查处了超过四万辆这样的非法改装电动车。
如果市面上能有合法合规、出厂就具备更高时速、并且刹车和车身结构都经过严格安全认证的电轻摩供大家选择,动力足够用了,谁还会冒着被罚款、被扣车甚至生命危险的风险,去干那种私下改装的勾当呢?
这才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用合法的、更安全的产品来取代危险的地下改装市场。
第四个好处,是能有效解决很多人的“续航焦虑”。
现在的国标电动自行车因为有重量限制,所以电池的容量也做不大,普遍跑个四五十公里就得充电了。
这对于那些家住得远,每天需要跨区甚至跨城通勤的上班族来说,简直就是个噩梦,天天都得盯着电量表,生怕半路上抛锚。
而电轻摩因为它本身就允许有更重的车身,所以可以名正言顺地安装更大容量的电池组。
充满一次电,踏踏实实跑上一百多公里都不在话下。
这样一来,住在城市周边,工作在市中心的人,就可以更从容地选择两轮出行,既经济又环保,不用再为电量问题而发愁。
最后一点,对于外卖、快递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利好。
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收入。
有外卖平台内部做过测算,如果骑手们能够换上时速更快的电轻摩,在符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平均每一单的配送时间可以缩短五分钟左右。
您可别小看这五分钟,一天下来多跑几单,一个月就能增加不少收入,这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整个即时配送行业的运行效率,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只有支持的声音。
反对放开电轻摩的人,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学校、菜市场、小区门口这些地方,车速快了,老人和小孩的安全确实让人揪心。
这种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管理者必须严肃对待的。
但我们需要分清,合规生产的电轻摩和那些私自改装的“野路子”电动车,在安全性上是天壤之别。
这就好比正规车厂生产的汽车和那些小作坊用铁皮焊出来的“老头乐”,虽然都能在路上跑,但一个有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碰撞测试,一个几乎是“裸奔”,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很多城市也开始用一种更审慎、更科学的方式来探索。
比如杭州,就已经开始试点,允许符合标准的电轻摩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但同时规定不能进入城市快速路和高架桥。
并且设置了半年的观察期,交管部门会持续跟踪数据,看看实际运行效果怎么样,对交通安全、通行效率到底有什么影响,然后再根据真实的数据来调整和优化方案。
这种“摸着石头过河”、小步快跑、不断验证的思路,其实正体现了我们国家在社会治理上的务实和智慧。
毕竟,这关系到亿万百姓的日常出行,既要满足大家对效率和便利的追求,更要守住安全的底线,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确实需要时间和实践来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