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焊汽车的博士,怎么就管起青年工作了?” 陈嘉玥这步棋,2024年12月17日任命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看不懂。
她的履历,摊开来看,是典型的技术大牛。哈工大焊接专业出身,武理工在读博士,手握18项发明专利,还是国际焊接工程师。过去五年,她在岚图汽车搞材料和轻量化,啃的都是“卡脖子”的硬骨头,带着团队拿下了三十多个省部级奖项。这样一个一门心思扎在技术里的人,突然调去一个看起来务虚的群团岗位,图什么?
但这事儿,你要是放在东风这本厚厚的人事簿里翻一翻,就觉得一点都不奇怪了。往前倒个十来年,有个叫陈彬的,也坐过这位置。他从团委书记的位置上下来后,接的是东风股份党委书记,一个扎扎实实的正厅级岗位。后来一路高歌,现在是中国一汽集团的副总,进入了央企高管的核心序列。
这条路,就像是东风内部一条隐秘的晋升快车道。
最有意思的是这把交椅的级别,一直有点玄学。按规定逐级提拔的惯例看,陈嘉玥和她前任葛喆,都是从正科级岗位提上来的,那这个团委书记似乎就是个副处级。可怪就怪在,师建兴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能直接去挂职副厅级的团省委副书记。要知道,体制内挂职,最多向上挂一级,这就意味着,他当时的级别至少是正处。
所以你看,这个岗位的弹性大得惊人。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台阶,更像一个大功率的弹射器,能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以远超常规的速度,发射到更高的地方。
她前面那位葛喆,92年的清华毕业生,干了几年团委书记,现在是东风卓联的副总,级别介于副厅和正处之间。再往前,师建兴、彭泽龙、何伟、周强……几乎每一个从这个位置上走出去的人,都得到了重用。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张开军,因为违纪通报,后来去向不明,这也算是给这条金光闪闪的道路添了一笔注脚,说明规则依然是底线。
说白了,东风这是在养大将。未来的汽车江湖,光懂管理肯定不行,不懂技术就是睁眼瞎。尤其是在新能源车打得不可开交的今天,一个懂前沿材料、懂核心技术的领军人物,价值千金。把陈嘉玥这样在技术一线证明过自己的人才,放到一个需要宏观视野、组织协调能力的位置上打磨几年,这笔投资,怎么算都划算。
相较之下,同为汽车央企的中国一汽,团委书记的岗位定级就清晰得多,基本就是一个二级副职,大致相当于副厅级。东风这种模糊而充满弹性的做法,反而给了天才青年更多破格成长的空间。
所以,陈嘉玥的这次调动,根本不是什么“跨界”,而是一次精准的“加冕”。她用过去五年在实验室和生产线上取得的成果,为自己换来了一张通往权力核心的入场券。
这条路上的风景固然诱人,但挑战也刚刚开始。从管理一个技术团队,到引领整个集团数万名青年,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那么,这位“90后”的技术派女书记,能走多远?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实验室到决策中心的那条路,她已经找到了最快的入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