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车圈很魔幻,价格战打得跟菜市场大妈为了三毛钱都要扯头花一样。
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权益,后天他直接掀桌子,新款当老款卖。
很多朋友特开心,觉得是厂商良心发现,是科技普惠人间。
我得说,朋友,你这个想法非常质朴,质朴得就像初入职场的实习生,以为老板画的大饼真的能吃。
你看到的“普惠”,本质上是上游的“普渡”。
你开着新提的便宜电车有多开心,上游挖矿的大哥们就有多闹心。
因为这一切的根源,不在车企的发布会,而在一个叫“碳酸锂”的东西的价格走势图上,那条线最近跟得了帕金森似的,一路向南,抖得让人心慌。
SMM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跌破8万/吨的大关,七连跌。更刺激的是储能电池,价格直接干到了0.26元/Wh。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过去两年里,新能源产业最性感的那个故事——“白色石油”的传说,正在光速破产。
当初那些把挖矿当印钞的哥们,现在估计连夜在删朋友圈,把当年“不懂锂矿,你就不懂未来”的暴论给隐藏起来。
这事儿,就得从根上扒。
两年前,碳酸锂是什么?是信仰,是印钞机,是新时代的郁金香泡沫。价格一度飙到60万一吨,有矿就等于有德,谁手里有锂,谁说话就硬气,下游的电池厂和车企,都得排着队、揣着钱、陪着笑脸求大哥给点货。
那会儿的逻辑很简单:需求爆了。
电车渗透率噌噌往上涨,储能故事讲得天花乱坠,所有人都觉得未来的世界线上,万物皆可电,而电的源头就是锂。
于是,风口来了。
但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理解的创业风口,其实是火山口。跳进去不是为了起飞,是为了体验一把什么叫人间熟肉。
看到锂价上天,全世界的资本都疯了。
有矿的疯狂扩产,没矿的砸锅卖铁也要去非洲、去南美搞矿。甭管是锂辉石还是锂云母,甭管品位高低,只要能出锂,那就是一座金山。
扩产。疯狂扩产。继续扩产。
难道他们不知道周期这回事吗?
知道,但赌徒上了牌桌,不输光底裤是不会下来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在泡沫破灭前把钱赚了。
结果就是,当巨大的产能像下饺子一样投放到市场时,大家突然发现,食客好像没那么多了。
这就是典型的“瞎积薄发”之后的必然结果。靠着风口吹起来的猪,当风停的时候,摔得比谁都惨。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要长出翅膀。
现在我们来用【半佛财经分析框架】把这事儿里的几方人马扒光了看。
第一方,【上游矿企/原料商】。
他们是现在哭得最大声的。
当初60万一吨的时候,哪怕是成本最高的江西云母提锂,都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价格跌到8万,很多高成本的产能,基本上就是生产一吨亏一吨。这就好比你开个面馆,一碗面卖100块,后来旁边开了一百家面馆,大家内卷到一碗面卖8块,但你一碗面的成本就要10块。
你怎么办?
要么关门,要么含泪往里贴钱,赌别人比你先死。
这就是周期性铁拳的威力。它不管你当初的故事讲得多好听,PPT做得多精美,它只认成本。成本扛不住的,就得出局。这是市场经济最朴素的丛林法则,残酷,但公平。
第二方,【中游电池厂】。
他们现在的心情比较复杂,有点像刚从ICU出来,惊魂未定,但发现医药费可以打一折。
过去两年,电池厂是被上下游双向挤压最惨的一群人。上游原材料一天一个价,疯狂涨,车企天天逼着他们降本,签的合同都是开口的,成本自己扛。宁德时代的财报都一度很难看,可想而知二三线的兄弟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现在碳酸锂价格雪崩,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成本压力瞬间释放,毛利率肉眼可见地回升。他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不用再被上游当狗一样拴着了。
但他们也不敢太高兴。因为上游的压力,很快就会被下游传导过来。
第三方,【下游车企】。
他们简直要笑开花了。
过去两年,车企的老总们天天把“我们是在给上游打工”挂在嘴边,这确实不是凡尔赛,是真事。电池占了一辆电车成本的大头,电池成本又被碳酸锂价格死死拿捏。
现在好了,上游“自爆”了。
这就像一场惨烈的巷战,你正愁子弹快打光了,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空投补给箱,里面全是“成本子弹”。
那还等什么?
价格战,打!往死里打!
以前不敢降的价,现在敢降了。以前要亏本卖的车,现在可能还有的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从年初到现在,电车价格战一波比一波猛。
因为地主家有余粮了,可以把之前被矿老板赚走的超额利润,拿一部分出来,变成刺刀,捅向竞争对手。
对车企而言,这是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而碳酸锂降价,就是那个裁判帮你按住对手,让你免费输出三秒钟的黄金机会。
可以说,车企们拿到的低价电池,都是用上游矿老板的眼泪换来的。这种成本优势几乎是被“喂到嘴里”。
第四方,【我们这些普通用户】。
价格下来了。成本下来了。车价也下来了。
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好事个锤子,你看到的是打折,别人看到的是断头台。
短期来看,我们确实是受益者。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
但长期来看,这种剧烈的周期波动,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其实是一种伤害。它会导致大量的资源错配和浪费。涨价时一窝蜂去挖矿,忽视了技术研发;降价时一窝蜂砍成本,可能会牺牲掉质量和安全。
一个健康的产业,应该是利润在上下游之间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分配,大家都有的赚,才能鼓励持续的创新和投入。
而现在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本质上是一场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它不是在创造增量价值,只是在不断地进行财富转移,从下游转到上游,再从上游转回下游,中间还伴随着大量的破产、倒闭和资源闲置。
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碳酸锂价格的暴跌,就是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肝-部阴影”,它告诉你,这个行业看着光鲜,实际上内部的供需关系、成本控制和周期管理,还非常脆弱。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某款电车又降价几万块的时候,别光顾着高兴。
你可以想一想,在这场资本的盛宴和屠杀中,是谁在买单,是谁在流泪。
你手里的方向盘,连接的不仅仅是四个轮子,更是背后一条血淋淋、活生生的产业链。
而周期,永不眠。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