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有新款小型纯电车要上市,我的第一反应都不是“这车怎么样”,而是“又一个来上吊的,绳子带够了吗?”。吉利星愿,名字不错,星辰大海的愿望,听着就很励志。但一看它要干的事儿,新款上市,卷价格,卷配置,我就知道,这哥们不是来许愿的,这是来索命的,一手拿着自己的命,一手拿着同行的命,就问你怕不怕?
这事儿的本质,就不是吉利想做一辆多牛逼的小车。错了,都错了。现在的汽车市场,尤其十几万这个价位,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你死我活。大家不是在比谁的蛋糕做得好,而是在比谁能先把餐厅给爆了。谁不体面,谁就能活下去。吉利星愿这波操作,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大字:不装了,摊牌了。我不光要把蛋糕抢走,我还要把桌子掀了,临走顺便把你家厨房的煤气罐也扛走。
我们来看看这台所谓的“新款”星愿。外观,家族设计语言,封闭格栅,C字导流槽。听着是不是特别专业?但你把这些词儿忘了,我给你翻译一下:它长得像个车。结束了。在这个价位,讨论设计的辨识度,就像讨论往压缩饼干上雕花,纯属不务正业。它的目标用户,核心需求就一个:便宜,能跑,是个四个轮子的铁皮盒子,下雨天不用淋雨。至于腰线是不是贯穿,大灯是不是炯炯有神,三体人看了会不会感动到气活过来,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隔壁老王家的车十万,你这个是不是九万九?
内饰,极简设计,大屏。这又是典中典的黑话了。什么叫极简?说白了就是毛坯。为啥上大屏?因为一块屏幕的成本,比给你一堆实体按键、旋钮、再加上开模的钱要便宜多了。所有车企都告诉你这是科技感,是未来。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本质上就是省钱。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早就看透了。这套逻辑跟房地产的精装修一个道理,看起来都给你配齐了,实际上用的都是最基础款的料。当然,这不丢人,成本控制嘛。但你别把它包装成什么用户洞察,什么设计哲学。大家都是出来卖的,就坦诚点,说“我便宜”,比啥都强。
然后是动力和续航,310公里和410公里。这数字就是典型的“薛定谔的续航”。它标在那,但你永远也开不到。冬天打个七折,夏天开空调再打个八折,跑个高速再打个对折。最后你发现,这个410公里的续航,本质上是个任意门,只能让你在200多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它最大的作用,是治好了你的里程焦虑——因为你压根就不敢开远门。但能过,就是能过。对于那些每天通勤就二三十公里,周末去个超市的人来说,够了。这就好像修仙小说里的练气期修士,你跟他说元婴期老怪能瞬移千里,他不懂,也不需要懂,他只需要知道自己的小火球术能把门口的野狗烤熟就行。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道理?买这种车的人,他们不是在追求诗和远方,他们是在解决眼前的苟且。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匹能远征的宝马,而是一头能拉磨的驴。结实,耐用,少吃草。吉利星愿干的就是这个。
所以,这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不在设计,不在内饰,更不在那个虚头巴脑的续航上。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姿态,一种“自爆卡车”的姿态。它冲进这个市场,浑身绑满了性价比的炸药,大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它每降低一千块钱的售价,就是在对手的利润表上捅一刀。它每多给一个无关痛痒的配置,就是在对手的库存车上再压一块砖。
这个市场的终极奥义,其实早就被“老头乐”给揭示了。你以为自动驾驶的决胜点在特斯拉的FSD,在英伟达的芯片?错!决胜点在于一个戴着草帽、叼着烟、开着老头乐在菜市场横冲直撞的大爷。他根本不理会什么红绿灯和交通规则,他的驾驶逻辑里只有一条:只要我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不讲道理的、纯粹的、民粹化的驾驶场景,是所有AI都无法理解的混沌领域。
同理,小型纯电车市场的竞争,最终也会回归到这种“老头乐”模式。不是比谁的技术更先进,而是比谁更不讲武德,谁更敢把价格打到地平线以下,谁更敢用堪比军火库的配置单去轰炸用户。你看,这台星愿不就是吗?它可能不是最好的车,但它一定是这个价位最让你纠结的“刺头”。
讲真,我最近看那个酱香拿铁就觉得离谱,感觉所有行业都在比谁更疯,车圈也一样。以前大家还讲究个品牌调性,讲究个用户画像。现在呢?全员颠了。管你是什么用户,先用价格把你砸晕,拖进店里再说。奔驰为什么还能卖得好?因为买奔驰的人,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标带来的玄学光环,是一种信仰充值。这是一种爱,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星愿这种车,不存在爱。它和用户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是赤裸裸的交易。
所以,新款吉利星愿值得买吗?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当你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不应该把它当成一个“产品”来看,你应该把它看成一个“武器”。是吉利扔进小型车这个绞肉机战场里的一颗高爆手雷。它的使命不是为了让你开得爽,而是为了让五菱、长安、比亚迪的同级车卖不出去,让他们心态爆炸,让他们哭晕在厕所。
你买下它,不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是在参与一场战争。你用真金白银,为吉利的“掀桌子”战略投了一票。你开着这辆车,可能不会有太多驾驶乐趣,但你会有一种莫名的参与感,仿佛自己是这场闪电战中的一名士兵。从这个角度看,这车又变得“值得”了。它不光是一个代步工具,它还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见证了这个车圈是如何从温文尔雅的存量竞争,一步步走向不死不休的街头械斗。
这帮人是真的疯了!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如果你需要一个便宜的、能遮风挡雨的、配置看起来还过得去的电动爹,那你可以看看。但你要明白,你买的不是星辰大海的愿望,你买的是吉利砸向对手的一块板砖。而你,就是那个递板砖的人。这事儿,想通了,其实还挺带感的。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