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销量独撑大局,智界享界表现一般,尚界销量遇冷

凌晨一点,充满汽油味的交付中心依旧灯火通明,经销商例行刷着一块块发着幽光的液晶看板。一排问界M9整齐无瑕,反衬旁侧刚进场的尚界H5——崭新得仿佛没有呼吸过人间烟火。销售正捧着手机向客户反复演示鸿蒙座舱页面切换,但对方只低头刷着理想的APP。一旁智界R7的试驾数据还在上传,工作人员却忍不住小声感慨:“这几‘界’苦得都快串了门了。”你要是此刻站在场中,难免会疑惑——问界拖着一众兄弟,是要一起奔向百万,还是拖家带口一起慢下来?

2024年,一串看似惹眼的数字接连刷屏:鸿蒙智行累计交付44万辆,成交均价近37万,连续八个月站上中国品牌均价头把交椅。这成绩搁三年前,说是国产新势力的天花板,没人敢反驳。但数据像法医手里的肢体样本,切片看才分明。里头最粗的那根动脉,依然是问界。38.6万辆,独撑品牌九成销量,堪称新势力最速破50万交付的顶流。本该五指成拳,实则是一人举鼎。

至于其他几“界”,多少有点配角跑龙套的味道。

先看智界。R7上市后声量颇盛,三个月销量破万,年初首月车主就捧出1.1万辆的答卷,增程版策略让它在30万元区间有了一席之地。但到了春末,不动声色地——数据就哑了火。累计3.3万辆,不及问界的零头,积攒的关注度到如后继乏力的跑步运动员,气儿上不去。至于后面有没有爆发,连厂家公关都刻意回避。

再看享界,人送外号“细分领域的搅局者”。S9硬生生在纯电豪华轿车里稳居销冠,但这一冠戴得也虚。7494辆,月销六百多,单看确实打败了老对手们,但这其实是因“敌方基本无人”,细分市场薄得像刀刃。享界若想撑起品牌体量,靠S9怕是还得熬个五年。

最“显贵”的要数尊界,名字起得像进了宫。百万级定位,S800官宣5月底上市。单论气势,像高端礼服,但里头沙发都还没坐热。真论指标,这一摊销量贡献——目前等于零。旗舰能树立品牌高度,但用销量目标来压榨它,只能说对“亲儿子”有点残酷。

值得一提的是,除问界外的各“界”,反而对问界有了分流效应。数据显示,2025年2月,智界R7与享界S9销量占比升至45%,恰好问界M7、M9的销量双双下滑。这就像派出支小将分摊主帅压力,结果队伍里既没出新王牌,也让主力队员储备消耗殆尽。鸡蛋分篮子,有时不是保险,是刚好摔得更碎。

轮到市场“救火队员”——尚界,那是资本与希望共同加码的一步棋。预售期16万小订,上市一小时大定破万,厂家与经销商口号喊得山响。但真正开卖,10天不到,才卖1901辆,到了9月末,周销量降至500,10月头周掉到300。同行理想、比亚迪都笑出声,问界M7销量还稳稳是它的数倍。投资者自然没好脸,上汽股价直接绕着尚界H5掉头往下。放再多华为技术进去,打出“1360km续航+华为智驾ADS 4”的王牌,主流17-25万市场依然像掉进一潭死水——一个高端配件凑出的中端角色,观众不买账。

回到行业逻辑。鸿蒙智行喊出“2025年百万辆”的豪言,从去年44万切到100万,不仅要翻一番,还得逆风爬坡。可2025年前三个月,1月近3.5万辆,2月滑到2.1万辆,3月卖多少连闹钟都不愿响。对比理想、零跑动辄3.6万的月销,这也太像被夹击的主角。至于赛力斯,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滑近五成,铁证如山写着“疲软”二字。

看明白了,问题核心不是品牌多,而是问界依赖如钙片兑水,旁人都不顶事。其他品牌补不上来,尚界突破没戏,还得面对价格重叠、渠道内耗、技术下放带来的品牌稀释——像是自家人抢着分蛋糕,还分不出一块烫嘴的。

事到如今,鸿蒙智行多品牌并进的故事远未圆满。 问界依然要独自扛住大旗,智界、享界、尊界看似光鲜,实则都隔着一道“规模高墙”。尚界本是下沉救兵,实际却像新兵还没来得及上阵就被老炮儿埋了个伏。多品牌一定是出路吗?在中端市场拼性价比,高端产品又要维系科技牌面,分工和协同,这道选择题任谁抄来也没答案。

想起法医做尸检时,常要“还原真相——不是为了定责,而是让死因得以记录。”现在的销量迷局,与其说是品牌策略失调,还不如说是市场习惯无情,逻辑铁面无私:问界太强,其他品牌太嫩,产品重叠、资源分散,短期爆款轮不到新人露头,百万目标更像灵堂上的许愿树。

写到这里,不禁自问:鸿蒙智行的解法是不是要再大胆一点?剥开问界的“保护外壳”让其余几“界”真正受市场检验,还是换个策略拥抱内部竞争?毕竟,肉搏市场的时候,胜的不只是谁先上场,还有谁能熬到最后。

谁说销量之谜,一定要有标准答案?

问界销量独撑大局,智界享界表现一般,尚界销量遇冷-有驾
问界销量独撑大局,智界享界表现一般,尚界销量遇冷-有驾
问界销量独撑大局,智界享界表现一般,尚界销量遇冷-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