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净利三年来首现下滑,3个信号揭示新能源车企新拐点

比亚迪的股价这两天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人心跳加速。刚公布完最新财报,港股就跌了5%,A股也跟着下挫。这家曾经被视为“新能源一哥”的企业,为啥突然遇冷?数据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行业新动向?不少投资者心里都打起了小鼓。

这次财报其实挺有看头。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幅13.79%。乍一看还不错,但仔细扒拉一下季度数据,会发现问题不小:第二季度净利润63.45亿元,同比直接砍掉30%,扣非后更是缩水36.9%。这是三年来头一次出现单季盈利大幅回落,这信号可不能当耳旁风。

表面上看,是汽车价格战搞得大家都不好过。过去几年,比亚迪靠着垂直整合供应链、成本压缩和技术领先,带动整个行业卷进降价大战,自家销量也一路高歌猛进。但今年形势变了——市场反内卷、补贴退坡,加上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销量增速明显放缓。而且,不只是卖得慢,更要命的是毛利空间被不断压缩,“护城河”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说白了,现在新能源车企谁都想活下来,但拼到最后,比拼的不再是简单的规模,而是谁能熬住低利润周期,还能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力上下足功夫。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电池技术升级滞后、中游制造环节产能过剩,下游终端销售压力剧增,这些都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变量。据中汽协6月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汽车库存同比增加18%,而终端成交均价却持续走低,可见市场已经进入“量升价跌”的新阶段。

比亚迪净利三年来首现下滑,3个信号揭示新能源车企新拐点-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今年前8个月卖出286万辆,占全年目标550万辆的一半多一点。如果按照去年同期节奏,今年要完成全年目标难度不小。不仅如此,一些国际投行比如Jefferies已经连续下调其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期,他们认为比亚迪赖以生存的“摇钱树”——即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和技术壁垒,都正在失去优势。换句话说,光靠老路子吃饭可能真不灵了。

很多人以为,只要新能源赛道够宽广,每个玩家都有肉吃。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美好。有意思的是,一些二线造车新势力,比如理想、小鹏,也在悄悄蚕食市场份额,而外资品牌则通过合作或者引入高端车型来分羹。这种多方混战格局,对龙头企业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守住基本盘,又得持续投入研发,把握智能化、电动化等产业升级机会,否则随时可能被后来者超越。

聊到这里,有几个实用建议送给关注这个板块的朋友:

比亚迪净利三年来首现下滑,3个信号揭示新能源车企新拐点-有驾

1)资产配置别只盯龙头,多元布局很关键。不妨考虑部分资金配置于零部件、新能源电池或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龙头,以降低单一公司风险。

2)关注政策导向与出口机会。今年以来国家层面频繁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新举措,比如欧盟关税调整、中东及东南亚需求增长等,都值得重点追踪相关受益标的。

3)定期复盘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不迷信短期爆发,要重视长期现金流和研发投入占比,把握真正具备穿越周期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比亚迪净利三年来首现下滑,3个信号揭示新能源车企新拐点-有驾

同时,有一个认知误区需要澄清:不少投资者觉得“只要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大市值公司一定稳赚”。实际上,在竞争加剧、补贴减少的大环境下,即便是行业老大也会经历阵痛甚至阶段性倒退。所以选股还是得擦亮眼睛,看清楚谁是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昙花一现。

话说回来,从比亚迪这份成绩单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的新阶段。接下来,是继续做“大象快跑”,还是变身“小而美”?留给所有玩家思考和试错的时间,其实并没有多少。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当前这个节点,还敢重仓押注某一家独大的时代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