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 Power发布,新能源汽车满意度提升,销售服务持续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买车算得上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个过程牵扯精力,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疲惫。

从网上漫无目的地搜寻信息,到走进一家家门店面对热情的销售,再到试驾、谈价、办手续,每个环节都可能藏着让人不愉快的小插曲。

不过,根据最近一份来自全球知名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发布的专业报告来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购车体验正在发生一场深刻而积极的变化。

J.D. Power发布,新能源汽车满意度提升,销售服务持续-有驾

这份报告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基于对全国81个主要城市里超过一万名真实新能源车主的详细访问,深入剖析了他们从选车到提车的完整心路历程,为我们揭示了如今买一辆新能源车,为什么感觉越来越顺心了。

报告首先给出了一个直观的数字: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服务整体满意度达到了781分,这是一个基于1000分制的评分。

这个分数比之前的研究结果提升了8分。

或许有人觉得8分不算多,但在这样一个覆盖面极广、样本量巨大的研究中,每一分的增长都来之不易,背后是无数汽车厂商和服务人员在细节上的持续努力和改进。

这种满意度的提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体现在了几个过去最容易让消费者感到头疼的环节上。

比如,在“购车方案洽谈”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讨价还价、商量贷款和保险,满意度足足提升了16分,这意味着沟通变得更加透明和顺畅。

而在客户离开店面后的“用户跟进”服务,以及最后的“交车过程”,满意度也分别提升了10分和9分。

这些数字的变化说明,汽车销售正在从过去那种“一锤子买卖”的模式,向着更加人性化、更注重长期关系的方向发展。

在这场服务升级的浪潮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自主新势力品牌的强势崛起。

像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在汽车技术和销量上突飞猛进,在销售服务这种“软实力”上更是表现突出。

报告显示,在到店接待、店内看车介绍以及用户跟进这三大环节,自主新势力品牌的表现已经领先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一些传统的豪华品牌。

J.D. Power发布,新能源汽车满意度提升,销售服务持续-有驾

这说明,我们自己的品牌正在通过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快速赢得市场地位和消费者的良好口碑,实现了销量和满意度的齐头并进。

那么,这场变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厂商开始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整个销售服务流程不再是僵硬的、千篇一律的,而是围绕着一个人的决策过程来重新设计的。

过去我们去买车,销售人员往往像背说明书一样,向你介绍这辆车的发动机参数、电池容量、屏幕尺寸等等。

这种方式被称为“功能展示”,它很直接,但也很冰冷,很难让一个非专业的普通人真正理解这些数字对自己日常用车意味着什么。

而现在,一种全新的方式正在成为主流,报告称之为“情境共鸣”。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举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比如,一位销售人员在介绍一辆SUV的大空间时,他可能不会只告诉你后备箱有多少升,而是会结合你的生活习惯来描述:“我看您家里有小孩,平时周末肯定喜欢带家人出去玩。您想象一下,这辆车的后备箱可以轻松放下一个儿童安全座椅、一辆折叠婴儿车,再加上全家出游的行李箱,空间还绰绰有余。到了露营地,把后排座椅放倒,铺上一个软垫,这里就成了一个孩子们的移动乐园。”同样,在介绍车辆的对外放电功能时,他会说:“周末在郊外,您可以直接用车上的电来煮一壶热咖啡,或者给投影仪供电,和家人一起看一场露天电影。”这种结合具体生活场景的讲解,能瞬间让消费者感受到这辆车将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

报告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接受过这种场景化介绍的消费者,购买意愿显著提升了18.6%,这种情感上的触动,比任何单纯的降价促销都更加有效。

试乘试驾环节也发生了同样深刻的改变。

以前的试驾,大多是销售人员陪同在店附近的一条固定路线上开一小圈,感受一下加速和刹车就结束了。

J.D. Power发布,新能源汽车满意度提升,销售服务持续-有驾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有更具针对性的“定制化”体验。

比如,一个每天都要经过拥堵市区的上班族,他最关心的可能是车辆在低速走走停停时的平顺性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表现,那么一次在高峰期市区路段的试驾就远比在开阔道路上跑直线更有价值。

一个热爱自驾游的用户,则更希望能在高速公路上体验车辆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这种根据个人需求定制试驾路线的服务,需求量相比去年上升了近10%。

它让试驾从一个简单的功能演示,转变为建立消费者对车辆技术性能信任感的关键一步,当消费者亲身体验到这辆车确实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时,购买的决心自然会更加坚定。

此外,打通线上和线下的信息壁垒,也极大地提升了购车效率和体验。

在今天,很多人习惯在买车前先在网上做大量的功课,通过汽车网站、APP和社交媒体了解车型信息。

最让人感到不便的是,在线上和客服聊了很多,表达了自己的偏好和疑虑,可一旦走进实体店,面对的销售人员却对此一无所知,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而现在,先进的车企已经能够做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你在网上留下的浏览记录、配置偏好,都会被系统传递到你预约的门店。

当你走进店里,接待你的销售人员可能已经提前了解了你的需求,可以直接切入你最关心的话题,为你进行精准的解答和演示。

J.D. Power发布,新能源汽车满意度提升,销售服务持续-有驾

这种“被理解”的感觉,让整个沟通过程变得高效而愉快。

报告数据显示,这种无缝的服务体验能让客户的满意度提升50分,并且让一周内完成签约的客户比例提升超过13%。

成交也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结束。

客户离开店面之后如何跟进,同样是一门学问。

及时、专业且不过度打扰的跟进,是建立长期信任的基石。

报告特别指出,销售人员在客户离店当天就进行有效跟进,效果是最好的。

相比于第二天或者更晚才联系,当天跟进不仅能让客户的满意度高出12分,更能将一周内的成交比例提升超过25%。

这种跟进不是简单的催促,而是可能分享一些客户感兴趣的用车小技巧,或者告知一项新的优惠政策,它让客户感觉到自己被持续地重视着。

最终,所有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都汇聚成了强大的用户口碑。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口碑已经从一个附属的宣传点,变成了驱动销售和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越来越多的人在做购车决定时,会受到亲朋好友推荐的影响。

报告显示,因为“品牌口碑好”而选择某个品牌的客户比例,比去年上升了12.5%。

一个专业、愉快的试驾体验,一次贴心、及时的售后跟进,都可能成为车主向朋友们热情推荐的“高兴时刻”。

这种由真实体验驱动的口碑传播,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新一轮竞争中最宝贵的财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