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规9月1日正式实施,会有哪些影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焱 通讯员 李珊珊
为规范行业发展、提升产品安全性能,国家日前正式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新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电动自行车新规9月1日正式实施,会有哪些影响?-有驾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和产量逐渐扩大,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短途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技术进步,电动自行车在速度、重量等方面有所变化,部分指标超出原标准规定,“超标车”大量出现,需要新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
实际使用中,部分车辆最高车速、整车重量等远超旧标准规定,在道路行驶中易干扰交通秩序,增加交通事故风险,对骑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需要更严格的标准来提升车辆安全性能,减少事故隐患。
部分电动自行车的防火阻燃性能较差,近年来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逐渐增多,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在新标准中强化电动自行车的防火阻燃要求,降低火灾风险。
潮新闻记者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新规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标志、整车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阻燃、塑料占比、北斗定位功能、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防篡改、使用说明书、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等技术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降低火灾风险
通过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占比,塑料总质量不能超过整车质量的5.5%,优化相关技术指标,降低因电动自行车故障等引发火灾事故的风险,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
降低交通事故隐患
完善蓄电池、控制器、限速器等防篡改要求,加严电动机额定功率测试方法,杜绝非法篡改为电动自行车提速的行为,降低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概率。同时,提升制动性能,缩短制动距离,鼓励安装后视镜,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改善主动安全性能
增加北斗定位、实时通信功能,对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关键安全信息进行动态安全监测,可及时应对车辆被盗、温度过高或蓄电池电压过高等异常情况,极大提高车辆安全性。除经营性商用车之外的家用电动自行车可自行选择是否安装北斗定位模块。
电动自行车新规9月1日正式实施,会有哪些影响?-有驾
增加续行里程
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满足消费者的续航里程需求,减少充电频次,方便消费者日常出行。
提供更多车型选择
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减少资源浪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车型选择空间,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区分且标明了用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活动的电动自行车。
提供产品质量供给
新增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明确关键工序的生产、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指标,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供给质量。
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促使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加速研制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推动行业向着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带动充电器、新型电池、北斗定位等生态链产业共同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4年12月31日标准已经发布,企业即可按照新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尽快投放市场。2025年9月1日标准实施,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得出厂。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出厂或者进口的产品,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图源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