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本该是车企们收获的季节,可比亚迪这龙头老大,销量同比竟然滑了5.5%!
这数字,像一盆冷水,泼醒了不少人。
别人家的电动车都跟打了鸡血似的,销量蹭蹭往上涨,小鹏、零跑、智己,那同比涨幅都快赶上“翻倍贷”了,连长城这老牌燃油车企,新能源销量也飙升了50%以上。
这不禁让人打个问号:难道他们的电车,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还香?
这新势力们这几年确实给力,性价比、竞争力一路狂飙,消费者心中的“放心锁”算是打开了。
可比亚迪,这家坐拥电池技术护城河的车企,为何市场份额反被蚕食?
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对手太强”就能一笔带过。
笔者数年汽车观察,深感比亚迪在品牌战略上,似乎走入了一个“顾此失彼”的怪圈。
战线拉得太长,结果就是遍地开花,却处处不着力,给了对手从容突破的机会。
“顾此失彼”的战略迷局:王朝与海洋的此消彼长
回看今年,比亚迪倾尽全力去构筑海洋网的“性价比高地”,海豹、海狮系列车型确实在主流市场站稳了脚跟,为品牌赢得了新的增长点。
然而,作为比亚迪“老家”的王朝网,却仿佛遭遇了“寒潮”,市场优势逐渐流失,销量下滑明显。
你说,王朝网的失血,能靠海洋网这点新增量弥补吗?
我打个比方,这就像养了一棵参天大树,海洋网是新长出的枝繁叶茂,可根基所在的王朝网,却出现了腐朽的迹象,这棵树还能挺多久?
若非秦L这员“救世主”横空出世,王朝网今年的销量数据,恐怕要惨不忍睹。
年初的汉L、唐L,本想扛起王朝网高端大旗,却未能如愿。
那个曾经引领中国品牌跨进20万售价门槛的汉系列,如今已濒临生死边缘。
汉、唐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比亚迪自身一手造成的。
为了主推腾势这个“新贵”品牌,汉、唐昔日的高端光环被一步步稀释,在消费力旺盛的中产群体中,其价值感荡然无存。
这岂止是“价格背刺”?
当昔日的高端产品,为了迎合主流市场的实用主义而“降维打击”,普通消费者还会为那“大而无当”的特性买单吗?
讲究实用,秦L、宋L已足够,工薪家庭购置汉唐,究竟图什么?
“装13”的毕竟是少数,何况从神坛跌落至十几万价位,那些真正想“装13”的,还会看得上它们吗?
更令人不解的是,腾势这个“新造硬造”的高端品牌,其销量表现,远未能填补汉唐陨落留下的市场空白。
用主流市场的“实用主义”逻辑去打造一个“高端”定位,这逻辑本身就带着裂痕,消费者自然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不让汉唐这些本就具备高端基因的品牌,承载更多品牌向上使命?
笔者观察,本该属于汉唐的新技术,却被比亚迪悉数导入腾势,结果便是汉唐日渐式微,沦为市场边缘的“路人甲”,存在感几近于无。
海洋网与王朝网的“厚此薄彼”,让比亚迪陷入了“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
本想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结果却成了“嘴巴吃自己的尾巴”。
玩转年轻化,真的有必要再造一个品牌系列吗?
这般折腾,实属不智。
资源错配的隐忧:重复车型下的“失速”危机
再者,海洋网与王朝网之间,那些几乎重叠的车型定位,简直是对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
试想,只需精心培育一个细分市场的品牌形象,为何要分身乏术?
如今,技术向海洋网倾斜,后者车型自然风生水起;而王朝网,一旦失了“宠”,销量便如“断崖式下跌”。
倘若明年风向又变,转而扶持王朝网,海洋网又将何去何从?
这般“顾头不顾尾”的战略,无异于给自己挖坑,为对手提供精准打击的靶子。
海豚曾火爆一时,如今热度几何?
海鸥去年风光了半年,今年又被“束之高阁”。
秦PLUS若非被竞争对手逼得节节败退,恐怕也难再获技术部门垂青。
宋PLUS,为了给海狮06让路,几乎被技术更新“晾在一边”。
元PLUS,亦是如此。
堆砌了如此多的车型,精力被严重分散,仅能为少数几款车型提供技术升级。
曾经的“爆款”,换来换去,火不过一年便被打入“冷宫”。
如此朝令夕改,消费者如何建立忠诚度?
难道比亚迪的技术实力,最终就体现在这“折腾”上吗?
技术优势未转化为市场优势:续航才是新能源的“硬道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比亚迪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为何未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优势?
云辇C的先进?
还是大容量电池的扎实?
笔者认为,比亚迪的市场调研,恐怕在消费者需求的主次排序上,出现了偏差。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续航里程才是刚需,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而智驾、底盘舒适性等,更像是“锦上添花”。
您瞧瞧,比亚迪,这个以电池技术起家的企业,如今在自家产品的电池配置上,却显得“抠抠搜搜”,这在市场上直接导致了其续航表现的滞后。
活该被竞争对手一点点地侵蚀市场份额!
倘若比亚迪能将纯电车型的续航做到500公里起步,主流高端车型达到700-900公里,插混车型拥有200-300公里的纯电续航,再辅以“云辇”和“天神之眼”等黑科技,您说,市场份额还会轻易被蚕食吗?
消费者对于更长续航的渴望,比亚迪,您真的听到了吗?
正如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出自《论语·卫灵公》)。
比亚迪若不能解决好这三方面的问题,其宏伟的发展蓝图,将难以及时落地,也无法将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上的话语权。
想比肩丰田、大众这样的百年老店,先得好好打磨一下自身在市场战略上的“内功”吧!
这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