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预算选轿车,凯美瑞混动和汉L DM-i怎么抉择?
上个月,邻居老吴又在楼下拦住我,说他手头有个17万的购车预算,本来想闭眼入丰田,毕竟家里上一辆飞度开了快十年没啥毛病。可最近看比亚迪的汉L越跑越多,还听说有人买来当专车拉活儿,一单能赚不少。到底是趁着降价捡个凯美瑞2.5混动划算呢,还是咬牙加点钱整台新出的汉L DM-i?我俩就在小区门口聊了半天。
先说外观吧,这事真没标准答案。我媳妇喜欢凯美瑞新款那个无边界格栅,看着顺眼;但老吴老婆觉得SE版的大嘴更霸气。其实XSE那种运动套件,也就年轻人爱折腾。反正一圈下来,小区里谁买了凯美瑞,都觉得自己选对了,不管啥前脸——有意思的是,有次去4S店保养,我碰到一个师傅,他悄悄跟我说:“你这款啊,比亚迪现在火,但丰田这玩意儿开出去,人家不会把你当专职司机。”还真是那么回事。
再瞅比亚迪汉L,那前脸钻石龙鳞样式,大灯组带点狠劲,加上粗镀铬条横贯一线,说实话挺唬人的。有次我们小区业主群还讨论过,有人调侃“买它不怕接亲场面撑不起来”。不过也确实成熟稳重些,更像老板用的行政座驾。有位在城南做生意的大哥就直言,“拉客户用,比日系显档次。”
内饰嘛,各自风格鲜明。凯美瑞一直走简洁路线,中控屏悬浮着,不大但清爽好操作。我去年陪朋友试驾时特地问销售:“为啥不搞大屏?”他说合资品牌讲究耐用省心,而且现在升级8155芯片,还和华为合作弄智能语音,不过得中高配才有。我随口试了一句导航,它倒是能连续对话,但别指望像国产那些花哨功能都给安排齐全。
至于比亚迪汉L,你进驾驶舱第一感觉就是豪华——环抱式布局、真皮、木纹、金属装饰全都有,还有15.6英寸旋转大屏贼抢眼。这块DiLink系统,用的是NVIDIA芯片,我群友测过流畅度,说切歌不卡顿。不过也不是完美,他吐槽语音识别偶尔犯迷糊,“叫它开空调结果给播新闻”,还有智驾功能实际体验一般般。“宣传归宣传,用起来还是靠自己盯紧路。”
空间差距挺明显:汉L长宽高5050/1960/1505mm,轴距2970mm;而凯美瑞4915/1840/1450mm,轴距2825mm。从数字看出来,比亚迪确实大一圈。但奇怪的是,上回坐朋友那台DM-i荣耀版后排,中间地板隆起没想象中高(电池布置巧妙),腿部空间够敞亮。而且听维修师傅闲聊,他们最怕遇到早期插混车型电池鼓包,现在新批次改良不少,“放心坐吧,只要别拿它搬砖拉货。”
成本账怎么算?老吴纠结这个。他通勤每天不到30公里,其实170公里纯电续航足够两三天充一次,每百公里耗16.9度电,就按平均每度八毛钱算下来才13块多一点。但油混的优势在于不用操心充电桩——我们小区地下停车场经常抢不到位子,那会让人抓狂。以92号汽油7块2左右价格计算,每百公里油费36元上下。如果单论省钱,比亚迪便宜,可落地价贵出近四万,要是真跑十万公里才能打平差价。这事咋看都得掂量自己习惯和需求。
冷门细节倒是发现几个:比如今年春天换季时,我注意到邻居那台2018款老凯美瑞仪表盘背光变暗,一查原来这一代部分批次存在线路松脱的小概率问题,新款据说已经优化。而比亚迪售后技师私下透露过,现在DM-i系统稳定性提升很快,不过夏天暴晒后中控偶尔死机还需软件更新解决。“等OTA推送呗”,他们总这么安慰用户。
还有个被忽略的小配置,就是轮胎噪音控制层面。我亲自体验,两车高速行驶隔音水准都不错,但雨后路滑时感觉比亚迪胎噪略微突出些,也许跟原厂配胎品牌有关。有同事建议首保换成静音胎,据说效果立竿见影,不过费用也不低……
最后再插一句旧闻:据销售讲,今年北方城市很多出租公司本打算集体采购一批新能源轿车替换燃油专车,可最终因为充电桩建设进展慢,大部分订单又转回传统合资品牌。所以市面上见到的新牌照“黑色”专车,多数还是熟悉的丰田身影。
写完这些琐碎,再回头想起去年冬天下雪,小区门口堵成狗。一辆白色凯美瑞轻松掉头走泥巴道,而旁边停着的新提红色汉DM-i却迟疑半晌才敢动弹……后来群里笑称“底盘高度决定勇气”,其实各有所长罢了。不急的话,可以多看看周围人的真实选择,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节奏慢慢定夺就是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