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

深夜的高速公路上,一位刚提车不久的问界M8车主突然遭遇爆胎。

他打开后备箱,翻遍储物格,却连一条备胎的影子都没找到。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无奈之下,他只能拨通保险公司的电话,等待拖车救援——这场景,成了不少问界M8车主焦虑的缩影。

为什么一款售价超过36万的车型,连备胎都不愿意给?

有人猜测是车企为了“降本增效”,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减配。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翻开问界M8的配置表,增程式混动的技术路线暴露了关键矛盾。

电池组、电机、电控系统,再加上一台用于发电的燃油发动机,几乎占满了底盘空间。

就连空调系统都选择了体积更小的PTC方案,而不是更节能但更占空间的热泵空调。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后备箱下方的储物槽,原本是备胎的经典安放位置。

但在这辆车上,这个区域被电池冷却管路和随车工具包塞得满满当当。

工程师甚至没有预留固定备胎的螺丝孔位——这意味着即便车主自购备胎,也无处安放。

更让车主纠结的是前后轮胎规格差异带来的困扰。

前轮255/50 R20,后轮275/50 R20,这种性能车常见的设计提升了操控稳定性。

可一旦需要备胎,车主不得不面对选择:带前胎还是后胎? 临时混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车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套补胎胶条和电动充气泵。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但实际操作过的车主吐槽:胶条对付小孔尚可,遇到侧面划伤照样束手无策。

至于补胎液,维修店明确警告会腐蚀轮毂传感器,可能引发更大损失。

保险公司的免费道路救援,看似解决了燃眉之急。

可真实体验过的用户透露:偏远地区等待救援常需2小时以上,夜间或雨雪天气更煎熬。

更尴尬的是,当备胎成为选装件,年检时还可能因随车工具不全被卡住流程。

对比同价位的理想L8和蔚来ES6,这些车型虽然也没有备胎,但给出了不同答案。

理想选择标配防爆胎,蔚来主打换电体系+上门补胎服务。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问界M8的取舍,似乎更倾向于为增程系统腾出每一寸空间。

在汽车工程师论坛上,一场关于“备胎存废”的争论正在发酵。

某主机厂底盘设计师透露:取消备胎后,平均每辆车能减重15-20公斤。

这对于续航焦虑的新能源车来说,相当于增加10公里纯电里程的诱惑。

二手车商却提出了另一个视角:没有备胎的车型在二手市场折价更狠。

“买家会怀疑车辆遭遇过重大事故,连备胎都被拆卖。 ”一位从业者坦言。

这种潜在的心理暗示,可能影响问界M8的保值率曲线。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改装市场嗅到了商机,某品牌推出适配问界M8的后挂式备胎架。

但用户实测发现:外加备胎箱导致后雷达误报,电动尾门开启角度受限。

更严峻的是,这类改装可能触发整车质保条款,让车主陷入两难。

特斯拉Model Y车主分享的经验引发新思路:直接升级为自修复轮胎。

这种轮胎内壁附有特殊凝胶层,可自动封闭直径5毫米内的穿刺伤口。

虽然单条轮胎贵出800元,但省去了备胎的存放烦恼。

回到问界M8的产品逻辑,其空间利用率确实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能塞下4个28寸行李箱外加婴儿车。

这种极致收纳,或许正是以舍弃备胎为代价换来的实用主义。

在汽车投诉平台上,关于问界M8无备胎的投诉集中在应急场景。

有车主在新疆独库公路爆胎,苦等6小时才等到流动补胎车。

“要是碰上手机没信号的无人区,补胎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场。 ”

汽车媒体进行的压力测试显示,问界M8的原厂轮胎抗穿刺能力优于平均水平。

但在非铺装路面,尖锐石块仍是轮胎杀手。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测试组建议车主长途自驾时,必须携带电动气泵和双层加强型补胎片。

关于备胎存废的争议,折射出新能源时代的设计哲学变革。

当车辆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应急方案是否也该同步升级?

问界M8不配备胎,是省钱还是另有隐情?车主:扎胎后只能自救?-有驾

问界M8的选择,或许正在重新定义高端新能源车的“安全感”。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必须在“更大空间”和“备胎保障”之间二选一。

作为消费者,你会怎么抉择?

当车企用技术理由取消某项传统配置时,我们该妥协还是较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