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铂 HL 增程版上市,理想 L6 价位却多了点料
四个月前,纯电的昊铂 HL刚在朋友圈刷了一波存在感,这会儿增程版也悄么声地开始交付。Pro和Max两款,价格分别是26.98万、28.98万,要是家里人口多还可以选六座,但得再加一万块钱。广州那边有个做二手车的老赵就说,这种大电池小油箱的路子,现在谁还没听过?不过他倒觉得HL这次下本了——60度的大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那个骁遥混动专用,据说纯电能跑350公里左右。
其实我表哥就是典型市区通勤党,他之前天天琢磨着换台省心点的SUV,说实话,他这种一天到晚绕城转来转去的人,也就周末偶尔自驾出去玩一下,有个350公里纯电续航,基本上一个礼拜都不用碰油门上的汽油部分。他上回试驾完回来还嘀咕:“亏不亏电都无所谓,只要别像以前那台老增程似的一踩油门轰隆隆响半天,还没劲。”
广汽这回自己吹牛皮,说什么“星源增程”技术,把传统那些噪音大、动力拖拉、掉队耗油的问题给解决了。我倒是不信邪,上个月特意去店里看了一圈。销售小陈跟我唠嗑时顺嘴提到,每升油能发3.73度电,他们内部测下来馈电百公里才6.7升——当然啦,我更信群友在佛山开出来的数据:堵车时候比宣传高一丢丢,但也算凑合。
还有一点蛮搞笑,新HL标配那套“无感启停”,据说发动机启动时你坐里面几乎感觉不到震动。我亲戚去年买过某牌子的混动车,一到红绿灯怠速启停,那抖得跟按摩椅似的。这次HL号称静音降到了34分贝以下,小陈当场把后备厢关起来让我坐副驾体验一下,不夸张,比家里冰箱夜深人静时声音还低。
讲外观的话,其实挺有意思——前脸还是标准SUV风格,可屁股明显往MPV靠拢,看着宽宽大大的。有邻居第一次见面愣是问我:“你这是不是哪个进口新牌子?”5126毫米长,1990毫米宽,再加3088轴距,一大家子塞进去绰绰有余。不过最扎眼的是它那个三竖条日行灯,高配车型带260颗菱形矩阵发光单元,可以整花活,比如迎宾动画啥的,小朋友可喜欢这个。
内饰方面吧,我觉得厂家是真舍得堆配置。仪表屏8.8寸,中控和后排各17.3寸巨幕,还有27寸HUD投影……全景天幕、电吸门、四门迎宾光毯,全系都有。有些冷门功能比如手机APP远控空调(夏天提前开制冷),群里的养护师傅小林提醒一句,“记住啊,这类远控功能冬季偶尔会卡壳重启,多留心。”另外ADIGO 6.0智能座舱搭载高通8295P芯片,各种互联协议全支持,不过据说CarPlay连接偶尔延迟,有待升级优化。
六座版本比较适合二胎家庭或者经常接送老人孩子用。第二排双零重力座椅,加厚Nappa真皮垫层,还带12向调节和18点按摩,我妹夫试过一次直接睡着;但吐槽一句,大热天通风模式启动慢半拍,不如预期灵敏,这是他个人反馈。另外靠背高度对身材矮一点的人来说略显鸡肋,会顶脖子(女司机王姐私聊我的)。
辅助驾驶系统由Momenta提供核心方案,一颗Orin-X芯片+激光雷达+11摄像头+15毫米波雷达,总共27传感器。这套东西理论上支持城市、高速NDA自动驾驶,包括极窄车位泊入等操作。不过隔壁物业保安阿叔目睹一次自动泊车失败撞到了马路牙子,好在厂方后来派人免费更换了轮毂,也算服务靠谱。据维修技师黄工透露,为智能驾驶量身定制保险确实罕见,只要误判导致事故,全额赔付,不折腾用户兜底费用——不过实际理赔速度如何,还有待更多案例验证。
安全性方面值得一提:钢铝混合结构占比78%,主动刹车AEB覆盖全速域,还有弹匣式动力包通过针刺与180°扭转。不少老司机担心极端情况下热失控风险,从目前坊间口碑来看暂未爆出负面新闻。但广州郊区有户主反映,在连续暴雨天气高速巡航时底盘电子系统曾短暂报警,经售后检测为泥沙进线束所致,并非设计缺陷,不过提醒各位南方地区用家雨季注意底盘清洁维护,很重要!
悬架结构也是亮点之一:前双叉臂+后五连杆铝合金组合,自带SDC减振器与空气弹簧,可调100mm行程。“超级魔毯”系统能提前识别坑洼调整软硬度,据同事自测高速压井盖冲击确实缓不少;鹰爪ASTC2.0则主要应对冰雪湿滑地面,同级鲜有人提及,但东北哈尔滨朋友反馈紧急制动距离缩短效果肉眼可见,就是轮胎原配偏舒适取向,下雪容易打滑,需要自行升级雪地胎才稳妥。
至于销量嘛,今年4月以来纯电脚步走得慢吞吞,到现在只卖出1517辆,大尺寸新能源SUV普遍如此。但厂家专为增程版又办发布会,无非想借助新技术再博关注。一些行业消息人士分析,目前市场消费越来越精明,对品牌认可度很挑剔,而昊铂渠道铺设相较老牌竞品还是薄弱环节,就连售后网点密集程度也被吐槽赶不上需求。有传言下半年银河M9等竞品陆续登场,对手不会少,所以HL若真想突破瓶颈估计还需再琢磨琢磨打法……
最后补充句闲话,上周末微信群里有人晒首保账单,说4S建议每1万公里检查悬挂部件螺栓紧固情况,否则气囊漏气修起来费钱又麻烦。而且城区拥堵频繁起步熄火切换,“无感启停”虽好,但长期频繁使用建议每年例检发动机支架胶垫,否则异响早晚找上门来。这些细枝末节的小经验,也许只有真正在路上的人才懂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相关信息参考自销售现场交流及部分华南地区用户微信群讨论记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