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500Z和T,还有捷途纵横G700,今天试驾完,心里不免盘算了一下这些车到底值不值。先说坦克500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座椅,真舒适,尤其是500Z,坐进去不像是一般国产硬派越野那样生硬压迫,反倒有点国人喜欢的家感觉。之前试过猛士817,那才是硬核,不过猛士的华为智驾也实在是牛,坦克500的智驾系统我觉得至少有七八分像华为的水平,响应挺快,稳定性也不错,邻居小赵那个销售跟我说,这套系统背后其实有不少老江湖的技术积累,倒也情理之中。
500T的座椅不能放平,算是个小遗憾。以我自个儿的体会,长途开起来,座椅的灵活度会直接影响疲劳度,尤其是副驾驶或者后排朋友,有时候想稍微躺会,多放点角度,结果没法实现,多少有点滴遗憾。有人说这设计是为了防震,其实我猜跟成本也脱不开关系,毕竟这回国内越野市场,价格不能太脱了裤子。不确定这是厂家设计上的平衡还是供应链那边导致的局限。
说到供应链和设计流程,说真的,我经常看研发团队的工作就像打大杂烩:零部件供应商不同,零件质量时有波动,做硬件的和软件团队的步调总会有偏差,尤其是在车载智驾这块,软件一次迭代,可能硬件跟不上节奏。你在研发现场听卖座工程师和工厂主管吵架,别提多真实。坦克500的智驾系统能做到现在这个水准,也算是供应链博弈的赢家了。
换到捷途纵横G700,这车真的符合大气这词。车头宽了,线条硬朗,开出去有点我是大哥大的气场。驾驶感受上,给油响应很快,特别是我试驾的空悬版,底盘调校感受到明显的柔韧,非那种硬邦邦的越野硬派。朋友试了次乘坐空间,特别是后排腿部空间,意思是顶腿,虽然官方数据看起来还行,但从视频和车评人那边看,后排空间的实用性确实得打个问号。也可能是他们测的不同配置,我记得我翻了下笔记,空悬悬挂本身占用空间就不少,这可能是个自然瓶颈。
大油箱(77升)和大电池(59度电、纯电续航201公里,厂家有点吹得不太虚,虽然我还没数据验证)确实给了坦克500hi4-z一层保险。不用担心续航焦虑,这一点很关键。再讲激光雷达和红外夜视,这两项配置对越野党来说,比加多少匹马力更靠谱。满配看上去有点像是油电无忧,智勇双全。猜测一下,这种配置放到国内其他硬派越野里,估计纯电续航和辅助驾驶体验都排得上前三。
对比同价位的国产车,比如哈弗H9或长城炮,坦克系列在智能配置和舒适度上确实更高一筹。以我自己为例,喝咖啡时和4S店销售聊到,坦克500内部配置算是后发优势,借鉴了不少合资技术,同时国内供应链成熟度提高,让配置的堆积变得可行,这一点我当场就赞同了。相比而言,捷途G700更注重颜值与动力综合,看起来更迎合家庭用车升级需求,但在空间利用上还需琢磨琢磨。
顺便扯个跑题,前几天朋友在修理厂说:国产车好是好,就是维修点太少,配件也不统一,有时候得等货等半个多月。这话真实让我对国产车日后的服务保障多了点担忧。毕竟再好的车,养起来得方便才行。难道这也是供应链不能忽视的一环?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归谈配置,坦克500的智驾能力不比合资差,这里我要稍微收回刚才说的七八分评价。其实大部分场景下,这些系统还没达到完全自信的地步,特别是在复杂城市环境,偶尔还是会挑刺。但是整体流畅度和误识别率低,这点让我很满意。和锐界、汉兰达这些跑多年迭代的中级SUV比,我感觉国产车厂商在硬件配置上走的更快,软件则需要再花精力磨合。
零零碎碎的碎片感来说,坦克500的动力响应挺好,给油踩下去那股推背感并不输进口SUV,特别是提速起步段。捷途G700的提速更轻快,可能是调校偏运动吧。现场销售小张跟我说:坦克500的纯电模式日常代步非常安逸,油电混合切换无感,不用老盯着电量,车能自己算,你懂吧。我觉得这话没错,感觉自己像个电车老司机了。
话说回来,国产车似乎真的是在实操层面追上去了。技术积累+供应链成熟+用户需求趋同,这三环似乎都在推动国产汽车质量向前。问题是,这些车如果放个3—5年,保值率到底怎样?我心里盘算了一下,国产别克英朗一年折价20%,估计国产这类大型SUV折价恐怕要30%以上,谁没数据支持,仅是个人猜测而已。
最后想问问你们,作为消费者,你们更看重哪个?是坦克500这种配置满满的硬派越野,还是捷途G700的外形大气和驾驶感受?或者,你到底愿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去维护这些国产新势力的车?从我这边看,国产车确实崛起了,但质量和服务链条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咱们下次再聊这块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