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事件平息 三方发声促行业反思

近车圈真是热闹非凡,理想汽车旗下新车型i8的一场碰撞测试,意外引发了一场关于汽车安全、行业伦理和舆论传播的“大讨论”。这场风波从理想发布测试视频开始,到乘龙卡车方面作出回应,再到终三方联合声明,过程跌宕起伏,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

事件起因:一场“超级实验”引发的涟漪

理想汽车在i8上市前,为了向用户展示其安全性,委托了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研),进行了一系列高强度的碰撞测试。其中,理想i8与一辆乘龙品牌卡车的对撞测试视频,因为效果“震撼”而迅速走红网络。视频中,理想i8在相对时速100公里的对撞后,A柱、B柱、C柱、门梁均无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电池包状态稳定,车门也顺利解锁弹开。而测试中使用的乘龙卡车则出现了驾驶室倾倒、车轮弹起等显著变化。

理想i8碰撞事件平息 三方发声促行业反思-有驾

理想汽车初表示,这次测试是为了模拟现实中“小车对大车”的高风险场景,验证其创新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和被动安全性能,强调测试委托权威机构进行,卡车是作为符合标准的“移动壁障”使用,并非针对任何品牌进行评价。

风波升级:误解、质疑与回应

然而,视频的传播效果超出了预期。不少网友对卡车的“表现”产生疑问,甚至出现了“脆皮铁盒”等调侃性言论。这显然让作为卡车品牌方的东风柳汽(乘龙卡车母公司)感到不满。

理想i8碰撞事件平息 三方发声促行业反思-有驾

乘龙卡车方面迅速行动,先是发布声明称“法务部门正在处理”,并发布了一段展示自身安全性能的视频,强调其产品通过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相关商用车安全法规认证。紧接着,东风柳汽发布正式声明,指出理想汽车的行为“已构成严重侵权”,认为其“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对品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理想汽车随后也再次发布说明,承认测试所用卡车为东风柳汽乘龙品牌的二手车辆,重申测试目的仅为验证i8自身安全性能,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无意评价其质量。对于乘龙品牌被卷入舆论风波,理想表示“实属无心之举”,并澄清双方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对乘龙卡车的行业地位表示敬重。测试方中国汽研也同步发声,明确测试仅针对理想i8,不涉及对其他品牌车辆安全性能的评价。

尘埃落定:三方联合声明,呼吁行业自律

这场持续数日的“碰撞罗生门”,终在8月6日迎来了和解的结局。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三方共同发布了联合声明,为这场风波画上了句号。

理想i8碰撞事件平息 三方发声促行业反思-有驾

在联合声明中:

理想汽车 再次郑重道歉,承认对测试可能引发的“品牌关联风险预估不足”,导致乘龙品牌无端陷入负面舆情,对其形象造成损害,也给支持乘龙的卡友和公众带来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强调无意冒犯,也从未想通过测试质疑或影射乘龙的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承诺未来将避免类似争议。

中国汽研 也表达了歉意,承认未能及时、清晰地向公众阐明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车”使用,测试本身不构成对其产品安全质量的评价,导致关键信息缺失和公众误解,在流程管控和风险预判上存在不足。

东风柳汽 则重申了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坚守合法合规经营底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表达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

理想i8碰撞事件平息 三方发声促行业反思-有驾

更重要的是,三方在声明中共同发出了行业呼吁:

严守自律底线,共塑良性竞合: 呼吁汽车行业在研发、测试、宣传中恪守诚信与商业道德,杜绝贬损性对比等不当竞争行为。检测机构应确保流程科学严谨,信息发布真实准确完整。

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回归产品本质: 呼吁全行业将资源更多聚焦于车辆安全性能提升、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用户真实体验优化,以技术实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中国汽车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结语:安全是底线,规范是保障

理想i8碰撞测试事件,从一场旨在展示产品安全性的技术验证,演变为涉及品牌形象、行业规范和舆论传播的复杂事件,终以三方的理性沟通和联合声明告终。这提醒我们,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汽车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和技术展示时,对测试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解读需要更加审慎和透明,避免引发不要的误解和争议。同时,行业内的竞争应建立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实力之上,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毕竟,守护每一位用户的出行安全,才是所有汽车企业共同的、也是重要的责任。这场风波的平息,或许能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一些积极的启示。

#汽车新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