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雨刷抽风?调节灵敏度旋钮的秘密位置在这
第一次开带感应雨刷的车时,我总怀疑这玩意儿是不是成精了。有时候毛毛雨下得正欢,它半天不动一下;赶上下暴雨的傍晚,玻璃上的水都快汇成小河了,它却慢悠悠地左右摇摆,急得我直拍方向盘。
一、感应雨刷为啥总跟你对着干?
上个月在高架上遇到雷阵雨,刚开始雨点稀稀拉拉的,感应雨刷像刚睡醒似的,摆一下能歇半分钟。我正伸手想去掰手动模式,突然一阵急雨砸下来,玻璃瞬间被糊成毛玻璃,雨刷却像打了鸡血似的疯狂摇摆,刮得玻璃咯吱响。旁边车道的司机估计都看傻了,以为我在跟雨刷较劲。
后来问了4S店的师傅才知道,感应雨刷的“大脑”其实是前挡风玻璃上的传感器。这小东西对雨点的大小、密度特别敏感,但每个人对“雨多大需要刮”的判断不一样。比如我家老爷子觉得“能看清路就行”,而我总喜欢玻璃干干净净的,这时候就得靠灵敏度调节来统一标准了。
二、灵敏度旋钮到底在哪?
摸索了半个月,我才在方向盘右侧的拨杆上找到那个不起眼的旋钮。它长得特像音量调节键,表面有几个小格子,从1到5标着数字,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第一次拧的时候还以为是调节雨刷速度的,结果越调越乱。
其实这旋钮的逻辑特别简单:数字越小,灵敏度越低,只有下大雨的时候才会勤快工作;数字越大,哪怕飘几滴雨,雨刷也会立马行动。有次去山里玩,遇到那种雾蒙蒙的毛毛细雨,把旋钮调到5档,雨刷每3秒动一次,玻璃始终清清爽爽的;后来下大雨,调到2档,它就慢悠悠地跟着雨量节奏走,再也没出现过“狂舞”的情况。
三、记住这几点再也不手忙脚乱
阴天毛毛雨的时候,一定要把灵敏度调到最高档。这种天气雨点细得像雾,传感器很容易“偷懒”,去年秋天我就因为没调灵敏度,在高速上差点因为玻璃起雾看不清路。调到最高档后,雨刷会每隔几秒扫一次,刚好能把雾气刮干净。
中雨天气就用中间档,这时候雨点又密又急,但还没到暴雨的程度。保持在3档左右,雨刷的频率会随着雨量变化自动调整,既不会刮得太勤吵得慌,也不会因为刮太慢影响视线。
暴雨天反而要调低档位。上个月台风天开车,刚开始我把灵敏度调得很高,结果雨刷疯狂摇摆,反而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水痕。降到1档后,它会等玻璃上积了一层水再猛刮一下,视野反而更清晰。
还有个冷知识:冬天结霜或者玻璃上有落叶时,最好先把感应雨刷关掉。传感器很容易把霜花当成雨点,导致雨刷干刮,既伤玻璃又伤雨刷片。我邻居就因为没关,冬天早上发现雨刷冻在了玻璃上,硬掰的时候把电机都烧了。
现在我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天气调灵敏度,再也没出现过雨刷“抽风”的情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