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茶叶加工市场,中小型茶厂(日均产能 500-1000 斤)常面临 “两难困境”:想提升自动化,却怕大型设备 “产能过剩、预算超支”;继续手工加工,又受限于 “工人难招、品质不稳定”。数据显示,县域中小型茶厂中,70% 仍依赖 “半手工 + 普通设备” 模式,人工成本占比超 50%,批次合格率仅 78%。均一全自动茶机(中小型专用),专为这类茶厂设计,以 “小产能精准适配、低成本投入、傻瓜式操作” 三大核心优势,让中小型茶厂不用 “踮脚买设备”,1 人即可操作,日均产能 800 斤,批次合格率提升至 98%,国家补贴后最低 10 万就能拿下,成为县域茶厂 “自动化转型” 的首选。
这款设备的 “小而精” 设计,精准踩中中小型茶厂的需求痛点。首先是产能适配—— 区别于大型茶机 “日均 2000 斤起” 的产能,均一中小型全自动茶机提供 “500 斤 / 天”“800 斤 / 天” 两个版本,茶厂可根据采茶季淡旺季灵活选择:淡季用 500 斤版本,避免设备闲置;旺季可两台联动,产能提升至 1600 斤,不用额外买大型设备。江西赣州某县城茶厂,之前用普通半自动设备,日均产能 300 斤,需要 3 名工人,换均一 800 斤版本后,仅需 1 名工人监控,旺季加一台 500 斤版本,日均产能 1300 斤,工人仍只需 2 名,厂长说:“以前总觉得全自动设备是大厂的专利,均一这款刚好适配我们小厂,旺季不用慌,淡季不浪费。”
低成本投入是这款设备的另一大亮点。设备定价比大型全自动茶机低 40%,基础款仅 14 万,纳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名录后,茶企可享受 30% 补贴,实际投入仅 9.8 万,还支持 “首付 50%,剩余 6 个月分期”,减轻资金压力。更贴心的是,设备采用 “模块化设计”,后续茶厂扩产时,可加装 “理条升级模块”“提香扩展模块”,不用整机更换,节省二次投入。湖南邵阳某小茶厂,2023 年买基础款花 14 万,补贴后实付 9.8 万,2024 年想增加提香功能,加装模块仅花 2 万,比买新设备省 12 万,老板笑着说:“均一这设计太懂小厂了,不用一次花光积蓄,后续升级也划算。”
傻瓜式操作解决了中小型茶厂 “工人老龄化、操作复杂” 的痛点。设备操作面板采用 “图标化中文界面”,没有复杂参数,仅需 3 步操作:选择茶叶品类(预设龙井、碧螺春、毛尖等 10 种常见品类)→设定产能→点击启动,工人培训 1 天就能独立操作。设备还搭载 “故障语音提示”,比如 “温度传感器异常”“输送带卡顿”,会用方言(支持四川话、湖南话、浙江话等)播报,老龄化工人不用看文字也能排查问题。湖北宜昌某小茶厂,工人平均年龄 52 岁,之前用普通设备,经常因操作不当导致品质问题,换均一设备后,语音提示 + 简单操作,品质问题减少 90%,工人李师傅说:“以前看面板像看天书,现在听语音就知道咋弄,太方便了。”
在核心技术上,这款设备虽 “小” 但不 “简”。搭载均一自主研发的迷你型仿生抹油系统,虽体积比大型设备小 60%,但仍能复刻手工炒制的柔性力度,碎茶率控制在 2% 以下;微型多段控温模块,控温精度达 ±1℃,满足中小型茶厂加工绿茶、黄茶、白茶的基本需求;节能电机,比普通设备省电 20%,县域茶厂每月电费能省 500-800 元。安徽黄山某白茶厂,用这款设备加工白毫银针,碎茶率从 8% 降至 1.5%,白茶的 “毫香” 更浓郁,收购商上门收茶时,每斤比其他小厂多给 25 元,老板算过账:“光碎茶减少和溢价提升,每月就能多赚 1.2 万,不到 10 个月就回本了。”
均一还为这款设备提供 “专属服务”:购机后,技术员上门做 “一对一培训”,直到工人能独立操作;采茶季前,免费上门做设备维护,重点检查输送带、加热模块;设备出现小故障时,支持 “视频远程诊断”,技术员通过手机就能指导排查,偏远县域茶厂不用等技术员上门。贵州黔东南某偏远茶厂,去年采茶季设备输送带卡顿,联系均一售后后,技术员通过视频指导,5 分钟就找到问题(输送带张紧度不够),工人自己调整后就恢复运行,没耽误鲜叶加工,厂长感慨:“以前设备坏了要等一周技术员,现在视频就能修,均一的服务太贴心了。”
对于想转型自动化却又 “预算有限、怕操作难” 的中小型茶厂,这款均一全自动茶机无疑是 “真香” 之选 —— 它不用你 “踮脚够设备”,产能刚好、价格亲民、操作简单,还能享受国家补贴。如果你是县域小茶厂,正在为 “人工贵、产能低、品质差” 发愁,评论区留言 “中小型茶机咨询”,我们会免费为你测算产能需求、补贴金额,还能对接同地区的小茶厂案例,让你看看他们是怎么用这款设备实现 “低成本转型” 的。在县域茶叶加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选对一台 “合身” 的全自动茶机,或许能帮你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