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最近车圈里炸了锅,理想i8这事儿,大家伙儿都议论纷纷。
说真格的,i8甫一亮相,我就嗅到一丝不妙。
为啥?
前车之鉴摆在那儿,MEGA的惨淡收场,大伙儿可都瞧在眼里。
那MEGA的造型,用词儿得讲究点,那是“剑走偏锋”,说它像未来战舰的,有;说它像…咳,算了,总之评价两极分化。
结局呢?
销量一蹶不振,理想狠狠地摔了个跟头。
有了MEGA这血淋淋的教训,按常理推断,理想应该如履薄冰才是。
可这i8,你再仔细瞅瞅,骨子里还是那股劲儿,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难不成,理想这是铁了心一条道走到黑?
还是说,李想心里憋着股劲儿,非要证明自己才是引领潮流的弄潮儿?
这让我想起《史记》里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倔劲儿上来,谁也拉不住。
再说说这i8的身价,也着实让人掂量掂量。
三十好几万起步,顶配直逼四十万,这价码在纯电阵营里,那可是妥妥的“高段位”。
想当年,理想ONE横空出世,靠着三十多万的价格,硬是把理想捧上了云端。
如今时过境迁,科技是进步了,配置也升级换代了,可消费者的热情却好像打了折扣,这是为啥?
果不其然,i8上市没几天,便传出了“优化方案”的消息。
说穿了,就是对配置单动了刀子,砍掉几个配置,主推某一款,然后价格也跟着松动了。
这瞒得了谁?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扛不住市场的压力了,开始暗地里让利了。
这番操作,让我想起当下流行的说法——“标杆”。
你看人家,发布新款,订单顷刻间突破二十万,这成绩,震天动地!
反观i8,坊间传闻订单寥寥,简直是云泥之别。
换位思考,李想心里能好受吗?
肯定不是滋味。
这好比科举,别人金榜题名,你名落孙山,脸上能挂得住?
所以,理想连忙启动“补救措施”,又是优惠,又是调整,希望能挽回些许颓势。
可这区区几万块的让步,真能药到病除吗?
恐怕没那么乐观。
归根结底,消费者购车,考量的因素纷繁复杂,绝不仅仅是价格这单一维度,品牌价值、市场口碑、产品实力等等都至关重要。
所以,i8面临的困境,恐怕并非仅仅是身价高企,而是潜藏着更为深层次的症结。
更令人咋舌的是,在i8上市造势期间,理想还上演了一出“撞击测试”的戏码,结果将东风柳汽的卡车撞了个七零八落。
这下可好,捅了马蜂窝了。
本意是想秀一把车身刚性,结果却被眼尖的网友扒出“数据造假”的嫌疑。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理想企图拉检测机构下水,结果适得其反,引来更大的非议。
这波操作,堪称公关灾难。理想的营销团队,恐怕要面临一场大地震了。
事情还没完,紧接着又传出理想内部“战略转向”的风声。
此前还高举“学习标杆”的大旗,转眼间却忙着与之切割,这反转剧情,着实令人应接不暇。
有传闻称,理想引入的绩效考核制度,反倒引发了内耗和冲突,简直是水土不服。
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没能战胜对手,反倒先把自己给绊倒了。
再看理想的财报,利润下滑的态势,着实令人担忧。
年初定下的宏伟目标,现在看来,恐怕难以实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理想的高管和股东,也开始悄悄地减持股份。
有人抛售数十万股,套现数百万;更有甚者,直接套现近三十亿港元。
这传递出怎样的讯息?
说明他们对理想的未来,也持有谨慎态度。
这好比一艘航船,船长和水手纷纷弃船逃生,这艘船还能驶向何方?
所以说,i8的滑铁卢,仅仅是定价出了问题吗?
恐怕并非如此。
这背后,牵涉到产品定位的偏差、营销策略的失误、内部管理的混乱、企业文化的缺失等等复杂因素。
如今的理想,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不能及时拨乱反正,恐怕真的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总而言之,在竞争白热化的汽车市场,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理想汽车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深刻反思,直面问题的本质,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了,各位老铁,在你们看来,理想i8的症结究竟在哪儿?
是高昂的价格?
是另类的造型?
抑或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说不定你们的真知灼见,能为理想汽车带来新的思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