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我这手机相册,快成理想汽车的家谱了。
L9、L8、L7排排坐,我刚把这几兄弟的名字给捋顺,理想产品线的李昕旸老哥,就在微博上那么云淡风轻地一甩手,把理想i6的官图给扔了出来,配了句“月底见”。
我勒个去,这操作,简直就是往一个本就打成一锅粥的菜市场里,又推进来一辆满载的购物车,还带漂移的。
说真的,这年头看新车发布,心脏没点承受能力还真不行。
你这头还在琢磨问界M7那价格屠夫般的微笑,那头还在感叹小米SU7是咋把数码圈的流量玩法给搬进车圈的,一扭脸,那个被戏称为“最懂中国爸爸”的李想,就带着他家第一个纯电“小儿子”来砸场子了。
这哥们儿,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产品经理的“鸡贼”,总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来一下。
第一眼瞅见i6那张脸,我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
这不就是把理想i8摁住,从头到脚用PS里的“等比缩放”给拉了一下么?
星环日行灯还是那个味儿,车顶上那个像瞭望塔一样的激光雷达也还在站岗。
肯定有人要开喷了:“理想的设计师是不是就会一个复制粘贴?”
这话糙,但理不糙。
可你换个角度想,大众那张前脸用了多少年?
保时捷那青蛙眼改过吗?
这不叫懒,这叫“品牌烙印”。
李想这是在用最省事儿的法子,让你在一百米开外,就能从一堆车里把它认出来。
省下来的钱,全给你砸在你看得见、摸得着、能跟邻居吹牛的地方了。
啥叫能吹牛的地方?
来,看数据。
车长4.95米,轴距3米。
各位爷,这是啥概念?
一个叫“6”的“小弟”,身板却直逼自家大哥。
3米的轴距,塞个五座布局,后排那空间,估计都能摆张麻将桌了。
这就是李想的刀法,他太清楚中国家庭买车,面子和里子,一个都不能少。
空间大,就是最硬的“里子”。
光空间大,现在可不好使了,还得“来电”。
这次的i6,可不是那个后备箱里还藏着个“发电机”的增程版了,这是个血统纯正的电动车。
一出手就是狠招——全系800V高压平台,配宁德时代或者欣旺达的5C磷酸铁锂电池。
官方的说法是“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
我滴乖乖,这比我等外卖的时间都短。
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电动车主最后那点“高速服务区充电要排队”的心理阴影,快要被彻底治愈了。
以后服务区歇脚,你上个厕所的功夫,车可能就满了。
这事儿就透着一股黑色幽默。
想当年,多少“纯电原教旨主义者”瞧不上理想的增程式,说那是过渡技术。
结果呢?
人家李想就靠这“过渡技术”,赚得盆满钵满,养肥了队伍,然后一扭头,抄起你最引以为傲的纯电技术,来抢你的饭碗了。
这感觉,就好像你跟一个练太极的打擂台,你笑话他招式软绵绵,结果他打着打着,从背后掏出两把西瓜刀。
更要命的是,这把“刀”还可能卖个白菜价。
风声吹出来,25万到30万。
这个价格区间,简直是车圈的“诺曼底”。
特斯拉Model Y这座大山就不说了,旁边还有问界M7、小鹏G6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狠角色,更别提比亚迪那帮“王朝大军”了。
理想i6这部新车想在这里面站稳脚跟,光靠大和快,还真不一定够用。
所以,理想真正的杀手锏是啥?
我觉得不是冰箱,也不是彩电,而是一种近乎变态的“场景化”思维。
当别家还在卷零百加速几秒几的时候,李想在琢磨,怎么让二排的娃看动画片不吵不闹;当别家还在吹嘘底盘多有“德味儿”的时候,他在琢磨,怎么让丈母娘在后排坐着不晕车。
这是一种彻底的用户思维,他卖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移动的家”的解决方案。
当然,没人是完美的。
理想的操控一直被诟病,开起来像开船,这点i6估计也难有颠覆性改变。
但问题是,他的目标客户,压根就不在乎什么劈弯的快感。
还有那个2025年底建成4000座超充站的宏伟蓝图,听着就让人心虚。
建站这活儿,可比造车苦多了,是个无底洞。
这一步棋,赌的成分很大。
你看,短短几年,一个曾经的互联网创业者,硬是把一个汽车品牌,从PPT变成了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存在。
理想i6,就是他故事里的新篇章。
这个月底,这颗炸弹就要引爆了。
它到底能炸出个多大的浪花,把谁炸得人仰马翻?
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把板凳搬好,坐等看戏就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