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开143km/h只罚钱不扣分真的靠谱吗?实际上超速更容易造成罚款积累,低速行驶也可能被扣3分,千万别被谣言误导导致安全隐患
很多人开着车在高速路上,总觉得自己已经是老司机了,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踩油门,什么时候该打回原形收一收。不就是提速点嘛,反正也没警车盯着。最近朋友圈一则消息疯狂传播:高速公路开到143km/h,既不会扣分,也不罚款了!这不,许多司机都信了。有人还专门试了一下,开到143—144,看看会不会被追踪。山西的朋友半个月内连续两次被罚了400块,电话里还激动得不行:网上说什么143不罚,真的假的?(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上,这个143不罚的说法纯属妖言惑众。
谣言的背后真相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山西交警六支队的执法纪录都能揭示一个残酷的现实:只要你超速上,不管是不是143,罚款和扣分一律都在。我还翻了翻我自己在高速上那点小记事簿,限速120,开到130还是没事。可一旦超过10%,最低也得200块+警告,这个是铁规。特别是超20%的时候,除了200块,还要扣6分。更别说,50%以上,扣满12分还得交罚款。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误会:143km/h就是安全速度,既不罚分也只罚点钱。但实际上呢,山西那位车主,每次被罚200元,总觉得小事一桩,到最后半年来,罚款已经积累了不少。而且,低估了罚分的重要性。扣满12分,意味着就要重新考驾照。你说亏不亏?为了一次侥幸心理,可能等于丢掉了全部的驾驶资格。
(这段先按下不表)
超速不是唯一的问题,还有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龟速车——就是那些开得太慢、低于限速20%的乌龟。我这个例子还真是遇到过。年初,我陪朋友在京昆高速,车牌是鄂A的货车。那货车司机明显比限速低20%,一边开一边用手机导航,整个人像是动力踩了刹车。半路被交警拦下,罚款200元,还扣3分。这也算违法?他一脸茫然,警察解释得很清楚:低于限速20%以上,就得扣3分。假如你的车在高速上开得特别慢,比如只有60码(约每小时97公里)在最右车道都算合规,但如果你在左边车道慢条斯理,那就是危险。
我当时还翻了下我的相册,从去年那次高速旅行的照片里,看到一堵堵车长龙,后面还夹杂着几个龟速行驶的车。尤其是在弯道和视线不好的地方,那种缓慢的车,实际比突如其来的超速还要危险。因为,后面的车辆频繁变道追超,容易引发追尾、一锅粥的事故。你要问我:龟速也是违法?是的。高速上存在低速违法的规则——低于最低车速,就得扣3分。这个概念你们知道吗?我一直以为只有超速才会处罚,但实际上低速也有杀伤力。
对不同车型来说,规则差别也挺大,搞得我有时候都摸不着头脑。譬如,一般私家车只要超20%就扣6分,谢天谢地,好像还没遇到开出200码的。可是对于货车、危险品运输车辆来说,超速未达20%就得扣6分,界线比小车严格得多。你可以想象,一个才120的限速,开到140,私家车只罚200,那载重货车要是超得多,还得面对六分和巨额罚款的双重惩罚。开车赚什么?就算我粗算了下,百公里成本(油费+养护费用)大概在4元左右,违章罚款真不是个小数目。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记得,有位老司机说过一句让我心头一震的话:开车最重要的不是快,而是稳。你说得对,毕竟高速公路不是赛道。往往年轻人想一味追求快感,不在意那点小心思,但一旦出了事,想想那香烟、车险理赔、生命损失,哪个值?其实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信谣言,是觉得:开到143就没事了。你没有想过,如果每次都靠侥幸来迈过底线?久而久之,不被罚分,可能心态反而会无限放松。事实上,很多事故的根源都在于速率控制不当。
我自问,这么多年来,自己也曾沾沾自喜过:高速上总是控制得挺好,开得不快也不慢。可隐约之间,却总会看到身边一些车,开得快、开得慢,或者开得莫名其妙。一位修理工曾经跟我说:你们这些开快车的,竟然忘了最基本的安全规矩。这句话一直刻在心里。因为,安全的本质,绝不是超速,也不是低速,而是要找到一种最合适的平衡。
(这段试探性跳到一个问题——你们是不是也曾觉得:开快点,味道更香?)
最大的飞跃也许是认识到,规则没有绝对的好或坏,只有合适。143km/h?可能对于某些司机来说,就是安全线以内。但如果你问我:真能100%安心?我猜,未必。毕竟,一个安全的出行方式,是要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的。像我朋友有次说:我们开高速,有时候,不一定非得追求快,但一定要稳,稳就是最好的快。于是,那天他开车全程都没超过120,三个月后,车辆没有出任何问题,连保险理赔都清得干干净净。
(想问问你:你曾经被哪个谣言误导过?又是怎么扭转心态的?)
毕竟,任何时代的交通谣言,都在不断变换、升级。记得之前有人说:高速开到150不扣分,出事才算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结果,一场追尾下来,生命和钱包都付出了代价。路上走着,心里总觉得:安全,才是最真切的关卡。别被谣言骗了太深,毕竟,最重要的,还得自己把关。点个赞,愿每次出行都平安顺利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