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圈子里又炸开了锅,网传某头部品牌即将开启新一轮降价潮,20万级别车型直接“贴地飞行”。
这要是消息属实啊,咱们消费者是能捡漏了,可车企们怕是要集体“肉疼”了。
您看看这市场,特斯拉去年把Model 3降到25万时就已经惊掉众人下巴,现在比亚迪秦PLUS更是杀到12万区间。
新势力们一边喊着“不跟风”,一边偷偷给老车主返积分;传统车企连夜开会调整定价策略——这哪是卖车啊,简直是高手过招招招见血。
老司机们应该都记得,去年动力电池巨头们刚打完“签单大战”,LG新能源硬是把产能拉到200GWh。
没想到今年战火直接烧到整车市场了。
要我说啊,这波价格战打得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咱们先摸着良心说句实话:谁不喜欢物美价廉的好车?
去年长城新能源悄咪咪卖出26万辆,同比增长将近100%,欧拉系列10万+的销量摆在那儿,说明消费者真金白银投票时可不看情怀。
但咱们也得警惕,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玩法,搞不好就成了行业的“七伤拳”。
就像手机市场当年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的洗牌,现在这个内卷法简直像在养蛊——最后活下来的未必是最能打的,可能只是最能扛揍的。
更揪心的是,有些车企为了降价开始在咱们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续航里程玩文字游戏、智能驾驶搞“期货销售”,这种歪风邪气可不能惯着!
说到底,这场“20万级大乱斗”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普通老百姓就记住三点:一看安全配置别妥协;二比售后服务别马虎;三瞅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至于车企大佬们,与其忙着互相捅刀子,不如学学人家LG新能源在全球布局上的眼界或长城在技术创新上的死磕精神。
这场新能源的“马拉松”刚跑完热身赛,我们既要为眼前的实惠鼓掌,更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把关。
各位老铁觉得这波降价潮能持续多久?
你家买车会趁现在抄底还是继续观望?
赶紧评论区唠起来!
点赞过千咱们下期就扒一扒哪些车企在偷偷“减配不减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