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快充+6.48秒破百,这台六座SUV真是合我心意
去年底换车这事,其实挺突然的。原本那台油车跑得还算顺手,就是油耗蹭蹭往上飙,尤其是调到新岗位之后,每天通勤距离拉长,钱包吃不消。再加上家里添了个二宝,后排空间一下子就显得捉襟见肘——老爸老妈偶尔跟着出门,更是局促得很。于是年初的时候,我盯上了2026款零跑C16纯电630激光雷达版六座型,那会儿销售一句“不到20万,全家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有”直接把我拿下。
提车那天正好下小雪,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第一次用它的隐藏式门把手推开结冰的缝隙,那15公斤破冰力道是真的实用——北方冬天早晨停车场里的邻居老李还过来瞅,说他那辆一年多的新SUV每次都要先敲一圈才能开门。我当时心里就暗爽:这钱花值了。
外形嘛,不夸张也不浮夸,就是耐看型的简约大气路线。前脸封闭格栅配贯穿灯带,晚上亮起来像条细长的海平线;侧面溜背造型减少风阻,据说能多跑几公里续航,这点我没刻意测,但高速巡航时确实安静稳当不少。我选的是珍珠白漆面,有太阳的时候闪着金属光泽,看着干净利落,还耐脏——隔壁小区一个阿姨说她同色系洗一次能撑半个月,比深色省事多了。
尺寸4915×1905×1770mm、轴距2825mm,说不上巨无霸,但灵活性不错,上周在成华区那个单行道掉头,只打了一把方向就过去了,不用倒两三次。这点对经常市区穿梭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另外双层隔音玻璃和隐私玻璃让后排老人午睡都踏实些,不会被外面噪声吵醒。
内饰部分,当初试驾时我特地坐进第三排体验了一回,因为以前开的七座SUV第三排就是应急板凳,这回却能翘起二郎腿(本人176cm),而且Nappa真皮触感柔软不闷热,还带通风加热功能。今年春季忽冷忽热,一路从成都去雅安泡温泉,中途气温变化大,空调和座椅功能切换频繁,全程没人喊冷或闷。这种细节舒适度,是之前旧车给不了的。
储物能力也是亮点之一,小孩书包、保温杯、湿巾纸这些琐碎东西都有地方塞,不至于滚得到处都是。有一次送丈母娘去赶高铁,她临时买的一堆土特产直接放倒第三排塞进去,还剩余位置摆婴儿推车。当晚她还在家庭群里发照片,说“你们这新车是真能装”。
中控14.6英寸屏幕分辨率够高,用起来像家里的电视机一样清晰流畅。有趣的是,上个月我们计划从成都到重庆一日游,我随口让语音助手帮规划景点路线,它不仅列出了十个景点,还标注沿途餐馆和停车场位置,把媳妇乐坏了。不过有个小插曲:有次更新系统后导航语音变成男声,把习惯女声提示的小宝吓哭……后来售后教我改回来才解决。
动力方面,这套220kW/299Ps/360N·m的数据听起来挺猛,但真正让我满意的是它在城市拥堵中的响应速度,高峰期频繁启停也不会顿挫。我自己测过,从满电到剩30%差不多跑500公里以上(春季空调偶尔开启),周末短途玩耍基本不用额外充电。如果全程高速匀速巡航,更接近官方630km续航数据。
800V快充平台是真香配置之一,有一次从广元返程,在服务区喝奶茶聊微信不过二十分钟,就从35%冲到了80%,继续赶路完全没压力。这种补能效率,让以往燃油时代担心找加油站的问题彻底消失。而且百公里耗电量稳定在14-15度之间,相比之前2.0T燃油机每百公里10升左右,可省下一笔可观费用。
底盘悬架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加可变阻尼减振系统,高速支撑性足够,下乡走烂路自动变软过滤震动。今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一段坑洼泥路雨水打滑,本以为要刮到底盘,结果205mm离地间隙轻松通过,让坐副驾的大舅直呼“不愧叫中大型”。还有LMC爆胎稳定系统这种冷门安全配置,大多数人可能感受不到,但轮胎扎钉漏气还能稳住方向盘驶入维修铺,对驾驶信心提升很大。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那颗禾赛激光雷达配合11摄像头等传感器,在环城高速上的领航辅助表现让我印象深刻:设定好目的地,它会自动降速过弯,而且转向动作柔和平顺,没有突兀甩动,让父母在第二排照看孩子也安心。不久前朋友借去试,他第一次体验DMS疲劳检测,被提示休息的时候笑称“比老婆催眠更及时”。
安全结构上,全身70%高强钢材质和关键部位热成型钢,加260mm吸顶盒设计,据修理厂熟悉我的王师傅讲,“这种骨架硬碰硬抗撞性强,你要真遇事故,也比薄皮壳子靠谱”。虽然谁都希望永远用不上这些被动防护,但知道它在那里,总归是一份心理保障吧。
现在两个月下来,我们一家对C16已经相当熟悉:父亲喜欢副驾躺靠追剧;母亲爱用后排行李箱煮咖啡的小桌板(这是自己DIY改装);孩子则沉迷于15.6英寸屏幕动画片。有趣的是,上周楼下邻居问我要不要加入他们自发组织的零跑川西自驾群,说今年秋天准备走稻城亚丁线路,到时候看看续航与快充结合是不是更适合长途旅行——这个话题,就留到秋天再验证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