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合资纯电潮跑,20万档次仅售9.48万,还要啥小米SU7?

被忽视的合资纯电潮跑,20万档次仅售9.48万,还要啥小米SU7?-有驾

在当今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东风本田灵悉L的出现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意图激起涟漪却未能如愿。这款起售价一度低至9.48万元的纯电车型,虽然拥有诸多看似亮眼的配置和极具诱惑力的价格,但其市场表现却异常惨淡,7月份全国销量甚至不足100台。这与同价位备受关注的小米SU7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灵悉L的困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产品定位、品牌策略、市场环境多重作用下的结果。

从最直观的价格和设计来看,灵悉L确实试图走一条差异化路线。其指导价为12.98万元,但在市场压力下,部分地区的优惠后价格甚至下探至7.38万元左右,或如用户所说9.48万元起。这个价格区间本应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设计上,灵悉L打破了本田传统的设计语言,采用了大量锐利的三角形和折线元素,配备电子外后视镜和溜背造型,力图营造一种前卫、个性的视觉冲击。然而,这种过于激进的造型也引发了争议,被部分消费者认为“非主流”或不够协调,反而可能劝退了一些追求稳重或大众化审美的用户。

相比之下,小米SU7虽然定价更高(21.59-29.99万元),但其设计语言更符合主流对现代电动轿跑的期待,整体比例协调,科技感的营造上也更成熟,获得了更广泛的市场认可。价格差异巨大,直接对比两者并不完全公平,但也反映了不同品牌策略下的市场接受度。

深入核心的产品力层面,灵悉L在部分传统强项上展现了本田的底蕴。其搭载的160kW单电机,能提供6.9秒的零百加速能力,CLTC续航里程为520公里,动力输出被描述为更接近传统燃油车的线性感,而非电动车的突兀。更重要的是,其底盘调校获得了不少好评,融入了本田在赛事中的经验,过弯稳定性和侧倾控制出色,展现了传统车企在机械素养方面的优势。空间方面,基于4830mm的车长和2731mm的轴距,虽然轴距与车长比例曾被质疑,但本田的“MM理念”依然保证了车内拥有相当宽敞的乘坐空间和实用的后备箱容积。

然而,灵悉L在智能化和用户体验这些当前电动车消费者极度关注的领域,暴露出了合资品牌的普遍短板。其内饰虽然配备了多块屏幕(包括电子外后视镜显示屏,形成“五联屏”布局),但车机系统的实际体验被指流畅度一般,语音助手识别率不高,屏幕黑边较宽,智能化体验与小米SU7等新势力产品有代差。小米SU7以其强大的智能座舱生态系统、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其C-NCAP主动安全得分率高达95.25%)和流畅的交互体验,树立了该价位段的智能标杆。此外,灵悉L在一些细节配置上也存在争议,如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对于这个尺寸的车型而言)、L2级辅助驾驶需要选装、以及有车主反映的空调漏水等品控问题,都削弱了其竞争力。

灵悉L卖不动的深层原因,远不止于产品本身的优缺点。首先是品牌电动化转型迟缓带来的认知落差。在消费者心中,本田的传统形象与燃油车、发动机技术深度绑定,但其电动化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尚未有效建立。当灵悉L出现时,甚至被部分网友猜测为“油改电”,尽管官方声称基于纯电平台。这种认知上的滞后,使得它在与比亚迪、小鹏、小米等早已在新能源市场建立鲜明标签的品牌竞争时处于下风。

如果你追求的是前沿的智能科技体验、完善的生态服务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那么同价位的许多国产优秀车型,甚至是定位更高但综合体验更领先的小米SU7,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灵悉L的案例说明,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仅靠品牌光环和终端降价已远远不够,唯有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具有颠覆性产品体验和卓越用户服务,才能在新能源的浪潮中立足。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