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许昌的汽车制造产业,不得不说那是一段绕不开的往事。
总有人念叨当年辉煌,何止一个“辉”字了得?
不夸张地说,那时候无论国营老字号的通用机械、汽车修理厂,还是后来冒尖的奔马、远东传动、森源电动,哪一个不是撑起来许昌制造旗帜的大佬?
可时代换挡、江湖变新,车圈的风已经不是当初那股子味道。
细数今天的许昌,汽车制造的底子还在,但大佬位置嘛……怎么说呢,已不是响当当的那个角色。
时代变了,光拼铁疙瘩早就不灵。
现在汽车圈玩的就是“软硬兼备”,软件、数据、算法,全链路都得会点新鲜货色。
新能源汽车领域谁胆敢“只懂组装不懂算法”?分分钟被淘汰是常规操作。
偏偏就在这新赛道,许昌的脚步慢了半拍,优势怎么也甩不开头部阵营。
不少人纳闷:省内郑州那不用说“一家独大”,可许昌到底家底算老几?
你琢磨琢磨,站在省级维度一比,开封、洛阳借着龙头大厂带队,平台硬生生已经占据了第二梯队,压着许昌一头。
尤其开封,这些年拼得狠,奇瑞一落地,小弟们蜂拥而上,苏芜合资、亚普配套都是叫得出名字的实盘项目。
整个产业串珠连点,明明入局还没许昌早,如今产业带却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了。
反观洛阳,在动力电池领域堪称独步全省,宁德时代、LYC轴承、中航锂电,外加资源型矿业巨头托底,竞争力不是嘴皮子上说说的。
把目光挪回许昌这里,你再怎么看都有点“尴尬”。
配套齐全?没错,传动轴、充换电设备这些细分领域确实有些牌面,但要论规模体量、品牌号召力,离人家郑、汴、洛还是有点路要走。
说到底,许昌在省内车圈到底第几?争这个也没多大意义了,现在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抓住留给自己的翻盘机会。
这些老话题聊完,回头看,今年三件汽车圈大事可真叫人打起精神。
别的不说,单冲这“三件套”,一股“翻身仗”的气势扑面而来。
到底怎么回事?不急,咱一道道捋。
首先,埃尚汽车这个品牌,小家伙一亮相还是有些看点。
10月21号,郑州,发布会直接上了个新台阶,这款带着森源LOGO的小电动,成功摸到了主流市场的门槛。
表面上森源坐镇,其实人家背后大老板是柳州五菱新能源。
纯靠森源冲市场,想象空间有限;但跟五菱站在一队,未来市场布局一下就宽了些。
再看具体车型,别以为只有A00级小电纯电,埃尚在发布会上顺带丢出了A100C艺术家版、isee猎装版——桌上其实早排着后手。
关键点还在渠道。
目前量不大,准备明年拉到5万台的交付目标,3-5年计划三五百家经销商,150亿投资“菱势工程”摆在那,套路全是奔着品牌与爆量去的。
只要许昌真能持续承接五菱战略生产线,整车业务跟着水涨船高,产业链的重组完全是有戏的。
简单粗暴点讲,有钱、有项目、有大厂带着干,许昌汽车产业这回真的有机会重打江山。
紧接着,是关于零部件产业园的利好消息。
这个圈子里,光有整车不灵,后端配套一定得拉得动。
嗅觉灵的已经发现,10月同样是21号,许昌高新区一块产业园用地顺利出让,兴谷科技出手拿下,背后其实是本土国资“中原电气谷”的小马仔,专门为新能源车零部件项目下单。
重点不在拿地,关键是后续跟上海汇众、上汽亚普的合作项目,已经开始酝酿生产大基地。
对许昌来说,产业分量一下子沉了不少,零部件行业的头部企业被招进来,才能真的盘活上下游配套。
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除了乘用车能发力,机械加工、电子装配、模块化制造也都能连轴转起来。
许昌有点像以前的足球队,前锋固有了,中场和后卫排布终于也全了。
最后要说的,是更具想象空间的示范区东拓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这个名头听着眼花缭乱,实际概念很新。
东拓区在谋划“大棋”:新能源汽车圈、智能电气、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这些园区全都定位在东拓区,要的就是一揽子高新项目从天而降。
虽然这时候消息还不算完全明朗,官方没有最终拍板,但从各种备案、地图、推介活动上,都能嗅到布局早有准备。
前有上海汇众项目落地,后有中原电气谷全面扩容。
许昌的产业图谱,根本不止于老国企那点电气设备的小打小闹,眼界早飞到了新能源车、产业升级的半空。
毒舌一点讲,这波产业升级的窗口期如果错过了,许昌今后想转型升级就难上加难。
毕竟这一行谁家不是卯着劲抢头部资源,郑州靠着省会,天然话语权,汽车重镇身份无人撼动;开封、洛阳跟着大哥站队,圈子资源也跑不掉。
许昌往前冲,必须拼硬实力,更要拼机会、拼敢不敢抓投资,敢不敢为大厂、头部企业定制方案。
机会稍纵即逝,你不做下家老弟都准备动了。
对了,不得不提一个现实问题,每次说升级、招商、项目落地,最怕的其实是“雷声大雨点小”。
站在许昌角度,手头那点产业家底,要真和郑、汴、洛掰手腕,起码得把旗子插到“链主企业—零部件龙头—创新配套—资本跟投”全流程。
现阶段,市里一边搞大制造业扩能,一边引进头部玩家,外加东拓区实验性新布局。
明面上看是机遇,背地里拼的是城市的韧性、政策的力度,最重要的,是有没有那口气和持续的决心。
顺便小八卦一句,许昌前三季度GDP数据出来,增速转正,省内排名第五,听说年底还有得涨头。
可数据不只是比东家长西家短,更关键的是能不能变成产业集群的新基础、创新生态的新故事。
光好看不顶用,产业升级,终归还是要看真刀真枪的落地成果。
讲到这里,略带一点唏嘘。
许昌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底子,也不缺抗压力。
新一轮的汽车产业洗牌正在上映,咱们看的是趋势,是机遇,更是不等人的变革。
历数那些年许昌的辉煌与遗憾,终归不过一句话:老路不能再走,翻身还得靠现在。
只要守得住初心,经得住诱惑,舍得下苦功,汽车制造这张城市王牌,没准真能迎来重头彩。
唠叨到这里,话留给你们。
怎么看许昌的这三大利好?
它到底会不会成为汽车制造行业的新“黑马”?
一起聊聊呗——你的见解,也许就是明天产业转型的宝典呢。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