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日本车企的表情有点微妙。前几年还在嘲笑别人缺芯、排队抢货,如今轮到自己被卡脖子。安世半导体一句“不能保证供应”,整个气氛都变了。
我看完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儿没这么简单。荷兰冻结闻泰科技在那边147亿的资产,安世半导体被迫停产,听着像国际纠纷,但真正吃亏的,可能不是中国,也不是荷兰,而是那些仰仗芯片活着的日本车厂。
我查了下背景。安世半导体原本就是闻泰科技的子公司,总部在荷兰,做功率半导体的。2022年,闻泰的车规芯片在全球市占率排到前十。去年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规模差不多650亿美元(来源:Omdia数据),中国企业好不容易能分到一勺羹。结果荷兰直接冻结,理由是“涉及安全审查”。看似政治动作,但打击最直接的,是日本那几家靠它供货的车厂。
你想啊,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公司几乎所有混动车型的控制模块都要用到MOSFET和IGBT芯片。安世供的那批芯片不是手机用的小玩意,而是功率器件,是核心部件。供应一断,整个链条就得重设计。丰田2024年上半年产了480万辆车(来源:丰田财报),任何环节卡住,都是灾难。
现在有意思了。荷兰以为冻结资产能“制衡”中国企业,结果欧洲自己没芯片替代,日本又被波及,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反而“解决”了。有人算过,全球汽车年产能超过1亿辆,但实际销量只有9000多万(来源:IHS Markit),这回好了,没芯片,直接停几条线。
我看到这还真笑不出来。你说过去三年,各国都在喊“去风险”,结果越去越乱。芯片这种东西,真不是一句口号能补上的。你想换供应商?要重新验证、重新适配、重新认证,光流程就要一年半。车厂那点现金流能扛几个月停线?
有人说这事儿可能是报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我倒不这么看。美国加关税是表象,本质是产业脱钩的延续。欧洲这次的冻结,看起来像“站队动作”,但结果更像自残。日本在地理上离中国最近,却在供应链上越来越远。以前他们靠稳定,现在被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不是人。
我朋友在汽车零部件做外贸的,他说今年日本客户下单越来越犹豫。不是没钱,是怕突然供不上货。订单一签,芯片一断,就变成“死合同”。这次安世停供,相当于给他们敲了警钟:再稳的体系,也扛不住政治博弈。
其实中国这边的反应挺冷静。闻泰科技虽然147亿被冻结,但公司说“经营正常”。这话什么意思?意思是:有备用方案。国内现在像比亚迪、士兰微、中芯功率这些厂子,都在补车规芯片的空位。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替代,但方向很清楚。
我脑子里反复想一句话:这不是哪家赢了,而是谁受伤少一点。荷兰的政治家赚了曝光,日本车厂丢了供应,中国厂商被逼提速,全球车企的神经都在绷着。
所以你看,现在的经济新闻已经不像新闻了,更像连锁反应。你以为在讲荷兰,其实是在讲全球制造业的神经系统。你以为是在冻结资产,其实是在重写产业版图。
我就想问一句,日本这些车企,接下来准备怎么应对?停一条线容易,补回产能可要几年。那时候,全世界的芯片厂都不一定还等他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