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本媒体的报道,让大家感觉到中国在不少领域已经领先到令人惊讶的程度了。
像新能源车、军工技术、无人机、以及高铁出口这些方面,原本大家都觉得日本才是老大,可如今看来,中国不仅追赶上去了,还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越了。
这也说明了这些年中国一直专注于科研开发,真正把实力一点点积累起来了。中国的强大不是空噱头,而是对手们都心服口服的事实。
在新能源车这块,日本的丰田、本田等品牌以前在亚洲车展上一直都是焦点人物。没想到,到了2023年10月的东京移动展,中国的比亚迪首次亮相,就一下子抢尽了风头。
据日本媒体报道,比亚迪携带了五款新能源车,同时还展示了自家的核心技术,现场人气简直爆棚。
NHK和《朝日新闻》都提到,比亚迪不仅仅是在卖车,还掌握了电池、电机、芯片等关键零件,自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日本公司眼里,这简直不可思议啊,他们自己还得靠外部供应商来供货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既便宜又安全,把市场价格直接拉了下来。
日本媒体分析说呢,中国用十年时间就把曾经由日本走了五十年的发展道路赶上了。比亚迪在2023年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三百万辆,还销往了全球几十个国家。
到2025年10月,比亚迪在东京车展上推出了电动K-Car,这款小车续航达180公里,还配备了滑动门,专门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据日本媒体报道,比亚迪在日本积极招聘本地人才,目的就是为了更顺利地打开这个市场。
日本本土的车企还在为混合动力技术纠结不已,而中国直接就冲到了纯电动的领域,还搞出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一差距让日本的企业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路线。
到2025年9月,NHK报道,福建舰在军工领域尤其是航母技术方面,首次用上电磁弹射系统成功发射了舰载机,比如J-35隐形战机、J-15T以及KJ-600预警机。
这项技术目前全球仅有中美两国掌握,日本媒体毫不吝惜地评论说,中国从开始研发到实际测试,竟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朝日新闻》在2024年的时候就分析过,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比起传统的蒸汽弹射要更高效,维护起来也方便得多,还能支撑更多不同机型的起降。
2025年6月,山东舰和辽宁舰一同在太平洋巡航,这一下子让日本媒体赶紧发布了通报。之前日本情报还觉得中国要花大半辈子,差不多20年才能搞出电磁弹射,没想到事实却狠狠地给他们当头一棒。
眼下,中国海军的舰队数量和科技实力,已经让邻近国家得重新审视他们的安全局势。
据日本媒体的报道,结合视频资料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军工体系运行得特别顺畅,从供应链到测试环节,都紧密配合,效率挺高。
无人机行业里,中国这边可是占尽了优势,大疆的份额在全球超过70%。据日本媒体曝光,本地的企业根本没法跟得上这节奏。《产经新闻》还提到,日本农业用的很多植保无人机,几乎全部依赖中国制造,八成的市场都被大疆拿去了。
在台风和地震过后进行勘察以及救援行动时,日本也都用上大疆的高清无人机来传输数据,效率提升不少。
到了2025年,日本的无人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4253亿日元,主要的增长还是仰仗进口的中国产品。
据日本媒体分析,大疆的强项在于成本把控和零部件的精细程度,从遥控技术到Phantom系列,更新得很快,功能也很强大。日本公司也试过自己开发,但市场份额被挤得很厉害,只能选择合作或者依赖其他渠道。
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事儿,还关系到技术依赖的加深,日本在灾害监测等方面,基本上少不了中国的设备,离不开它们的支持。
十年前,日本还觉得自己走在前头,可如今,凭借大疆在全球的影响力,日媒不得不承认,中国在那些专业细分领域,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技术输出者。
在高铁出口这块,日中两国间的角逐挺激烈的。《日本时报》说,日本的新干线推得不快,反倒是中国高铁抢了不少订单,份额还挺高的。
像印尼雅万高铁、阿根廷和埃及这些项目,都是中国中车集团牵头搞的,从设计到融资都包了,性价比还挺不错的。
日本媒体分析,中国高铁不仅卖设备,还包括维护培训和金融支持,这让日本企业很难跟上追赶。
早在2020年,日本媒体就提到中国和日本在亚洲高铁市场激烈竞争,结果中国凭借实际行动赢得了更多订单。从欧洲到东南亚,中国高铁的出口额逐年增加,而日本那边心思放得比较慢,没把握住不少机会。
日媒还在反思说,虽然日本的高铁技术挺先进,出口方式却太保守,那边的企业没能灵活应变,错失不少市场机会。而中国呢,早就开始搞灵活的策略,从低端拼装逐步转向高端输出,产业链布局紧密,交付速度也是杠杠的。
日本企业的招聘情况还挺引人注意。到2024到2025年,索尼、松下、软银这些大牌公司在招聘时,特别偏向录用会中文的求职者。这股风潮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以及金融服务行业逐渐扩散开来。
原因呢,是因为中国市场变成了他们的核心战场,日本公司都得找会中文的人来应对业务。像比亚迪在日本招聘本土专业人才,就是为了搞本地化运营。
如今,日本的年轻人选择也发生了变化,汉语成为高校里第二受欢迎的外语,Z世代通过短视频和旅行来认识中国,甚至把中国当成就业的一个途径。这不仅仅是文化交流,更是商业角度的考虑,日本企业都明白,如果不重视中国市场,就会被甩得远远的。
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经常引用中国高校的数据显示,尤其在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方面。日本媒体也报道,关于AI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日本比欧美和中国要少七到十分之一。
中国现在已经变成了全球科研大国,合作发表的论文特别多,创新实力也挺强。日本的媒体也觉得,中国的科研水平明显提升,甚至在一些前沿领域都走在前头了。
这让日本学术界从观望变得更加积极,愿意合作。到2025年中日蓝皮书提到,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方面,中国的技术输出也越来越多了。
这些日本媒体的报道合起来,让人觉得中国展现出强大的,不仅仅是个别事情,而是整体性的不断前进。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经济层面,中国都用脚踏实地的态度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节奏。
日本媒体提到的那种紧迫感,提醒日本的企业和政府要做好准备,应对中国全面崛起的局面。中国这些年来一路走来,凭借积累的实力,底气十足,继续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