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爆料,明年推7款增程车,2030年机器人年销百万台

最近,小鹏汽车的掌门人何小鹏一番话,在汽车圈里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他说,小鹏明年要推出7款增程式汽车,更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他定下了一个目标,到2030年,要实现每年销售100万台机器人。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感到困惑。

何小鹏爆料,明年推7款增程车,2030年机器人年销百万台-有驾

小鹏不是一直以来都主打纯电动汽车的吗?

怎么突然要大力发展增程车了?

还有,造车和造机器人,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这个目标听起来更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这一切究竟是何小鹏一时兴起的豪言壮语,还是背后有着一套深思熟虑的商业逻辑?

要弄明白这些,我们得先看看小鹏汽车最近的家底到底有多厚。

任何宏伟计划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钱。

就在何小鹏公布这些计划的同时,小鹏汽车也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他敢于畅想未来的最大底气。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总收入达到了203.8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超过一倍,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增速。

何小鹏爆料,明年推7款增程车,2030年机器人年销百万台-有驾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亏损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去年这个时候,小鹏一个季度还亏损18.1亿元,而现在,亏损额已经缩小到了3.8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在快速好转,离实现盈利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其中还有一个数据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毛利率。

简单来说,毛利率就是卖东西能赚多少钱的比率。

小鹏汽车的综合毛利率首次超过了20%,达到了20.1%。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全球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同期的18%。

这说明小鹏汽车不仅车卖得多了,而且卖车本身也越来越能赚钱了,不再是过去那种“卖一辆亏一辆”的烧钱模式。

截至季度末,公司手头上的现金储备超过了483亿元。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么充裕的资金,为小鹏汽车接下来要进行的一系列大动作,包括研发新车、布局机器人等,都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何小鹏爆料,明年推7款增程车,2030年机器人年销百万台-有驾

所以,当我们听到那些远大的目标时,首先要明白,这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公司财务状况持续向好的坚实基础之上。

了解了小鹏的家底,我们再来看那个最让市场感到意外的决定:明年要推出7款增程车。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小鹏汽车一直是以智能和纯电为标签的,是纯电路线的坚定拥护者。

现在突然调转方向,大力发展增程式汽车,这让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觉得是一种“背叛”。

但如果我们站在市场和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一步棋其实走得非常现实和聪明。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充电设施的建设虽然很快,但要做到像加油站那样无处不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尤其是在许多中小城市和广大的乡村地区,充电不方便、长途出行有里程焦虑,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电动车时最大的顾虑。

而增程式汽车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它既可以用电,满足日常通勤的低成本需求,又可以烧油发电,彻底告别里程焦虑,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国内已经有汽车品牌通过增程路线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这证明了增程技术在当前阶段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何小鹏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

与其固执地坚持纯电路线,错失这部分市场,不如灵活调整策略,主动去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何小鹏爆料,明年推7款增程车,2030年机器人年销百万台-有驾

他提出的方案是“一车双能”,也就是说,同一款车型会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版本,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用车环境和习惯来选择。

这就像一家原本只卖米饭的餐厅,发现很多人也喜欢吃面条,于是就在菜单上增加了面条的选项。

这并不是放弃了米饭,而是为了吸引更多顾客,把生意做得更大。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通过推出增程车型,可以迅速扩大销量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有了更大的销量和更健康的现金流,才能有更多的资源去投入到更长远、更核心的技术研发中去。

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商业策略,先适应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再引领市场。

那么,小鹏汽车真正长远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何小鹏反复提到的“具身智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器人。

如果说造车只是小鹏的当前业务,那么机器人和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才是他眼中未来的星辰大海。

他认为,机器人的市场潜力远比汽车要大。

何小鹏爆料,明年推7款增程车,2030年机器人年销百万台-有驾

2030年年销100万台的目标,听起来确实很宏大,但这背后有一条清晰的技术发展脉络。

在何小鹏看来,智能汽车本质上就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运行的、长着四个轮子的大型机器人。

小鹏汽车一直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技术,比如他们即将推出的第二代VLA模型,其核心能力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环境,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思考和决策,然后控制车辆的行动。

这套“感知-决策-执行”的技术逻辑,是完全可以从汽车身上迁移到人形机器人身上的。

汽车的研发和销售,实际上是在为这套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试验场和商业变现的渠道。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不仅决定采用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甚至还要向小鹏采购AI芯片。

这说明小鹏在智能技术领域的积累已经得到了国际顶级同行的认可,它的技术不再是自说自话,而是真正具备了对外输出的价值。

未来,小孕育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业务,也是这个技术逻辑的延伸应用,是连接智能汽车和通用机器人的一个重要桥梁。

当这套在汽车上被反复验证和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赋予一个更灵活、更通用的形态,也就是人形机器人时,它的应用场景就将被无限放大。

何小鹏设想,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可能只需要更换不同的工具手,就能进入汽车工厂参与装配,或者进入家庭提供服务。

汽车业务为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提供了资金和数据,而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又可以反过来极大地提升汽车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小鹏汽车的战略就非常清晰了:以智能汽车为起点,积累核心的物理世界人工智能技术,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公司。

眼前的增程车计划,是为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而年销百万台机器人的远大目标,则是这家公司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最终押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