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改“减半”政策进入倒计时,车市掀起跨年补贴大战。10月26日,奇瑞汽车宣布推出覆盖旗下奇瑞、星途、捷途等五大品牌的购置税兜底方案,成为最新入局者,而小米、坦克、深蓝等十余车企已率先打响抢单战,最高补贴均达1.5万元,为消费者锁定政策红利。
此次补贴潮源于明确的政策调整:自2026年1月起,实施11年的新能源汽车全额免征购置税政策正式退坡,调整为减半征收,单辆车减税额上限1.5万元。这意味着跨年交付的消费者将面临购车成本增加,以奇瑞捷途山海L9顶配版为例,明年交付需多缴约1.27万元购置税。为消除用户顾虑、冲刺年度销量,车企密集推出补贴方案,核心规则均为2025年11月30日前锁单用户,若因车企原因跨年交付,由厂商承担购置税差额。
作为传统车企代表,奇瑞的补贴方案以覆盖面广、条款细致著称。其政策覆盖旗下所有符合2026年减征技术要求的新能源车型,明确将“生产、运输等非用户原因”纳入保障范畴,通过尾款减免形式发放补贴,确保消费者无需承担额外支出。而此前两天,小米汽车已率先出招,补贴覆盖SU7系列、YU7系列及SU7Ultra,同样以1.5万元为上限,采用尾款减免模式。坦克品牌则针对新款坦克500推出专项补贴,深蓝汽车更打破上限限制,承诺全额补贴差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理想、东风奕派、长安启源、智界等品牌均已跟进相关政策,形成跨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全面战局。乘联会数据显示,政策预期已带动市场热度,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29.6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7.8%,行业预测四季度销量同比增幅或达50%。对车企而言,补贴既是保销量的应急举措,也是实力比拼的试金石——奇瑞1-9月全球销量突破200万辆,新能源9月销量同比增长55.4%,稳固的供应链能力为其兜底承诺提供支撑。
行业专家指出,这场补贴战本质是政策退坡后的市场预热。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购置税优惠的退出将倒逼车企回归产品力竞争。短期内,11月30日的锁单截止日期将持续催生购车热潮,而长期来看,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服务升级才是车企立足的核心。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密集的补贴政策形成难得的购车窗口期,选择条款清晰、保障明确的方案,可最大程度规避政策变动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