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的天空偏阴沉,夏天也照样凉飕飕。做了20多年修车的老陆,总念叨着:“瑞典这帮人,光玩安全,也亏他们舍得砸钱。”你要说起沃尔沃那套碰撞实验室,他表情还真是有点复杂——“听说上世纪末花了十亿多瑞典克朗,大手笔,国内厂子都学不来。”边上赵工(微信群里叫“侧撞大仙”)插一句:“7000多次实撞,这敢玩实在。”
这些事儿持平讲本地人其实没啥感觉,只是碰撞实验大厅,有回北欧来做交流,大伙儿都看得哈欠连天,就看那两条测试道:一条108米,一条顶到154米,弯弯扭扭能调个0到90度还动来动去。主厅里杵一根护栏,足有850吨,气垫拖得咕噜咕噜跑,场面怪异。那套24路护栏和“麋鹿”障碍,全都随时能调整,什么高速碰、侧面碰,模拟得老真实。赵工不屑:“你问国内车企有几个真的这么搞?都是糊弄着过去。”
碰撞速度高达120公里?小道消息说有次实验室师傅偷偷把标定弄到125,被厂里高层骂了几句,说别玩命。技术配套花得多,摄像头、传感器一屋子,测试之前还得过一遍电脑虚拟——据说6000多组模拟数据,才选一组真车上阵。别说撞汽油的,就是电动车也重新升级过设备,防高压电池起火爆炸。实验室成立不久还组了个事故小组,据北欧那边统计,五万多起真事故的数据,技术员年年飞出去查现场。“我们师傅讲,别拿实验室当真,会修车的都晓得,路上事儿比实验强多了。”老陆哈哈笑。
现在又说回车主群新聊的那个XC70,刚在实验室撞完。李大姐是本地四中学老师,车龄15年,手头老款S80好几年没换,她那天在群里问:“听说新XC70柱撞测试特厉害,能不能防路中间立杆子那种?”技师小王插嘴——“柱撞其实最要命是小面积承受力,集中考验前段笼式钢结构,群里有人敢拿自家车撞不?我反正不试。”最新一代用的是硼钢,吸能设计做好点,是据说吧,电池藏在车身结构,撞那一下愣是安然无恙。
这回还有点花头,4个假人被安排得跟中产家庭出游差不多,老少搭配。安全带和气囊弹得很准,连电动隐藏门把手也自动弹开。群友调侃,真要被撞了能不能自己逃出来?李大姐咋舌:“倒是怕气囊弹出来没反应。”维修师傅冷不丁一句:“有年头的沃尔沃气囊自己撑牢,别点太多烟。”
冷门玩意儿其实有不少。90年代沃尔沃就把三点式安全带弄出来,还不要专利费,这要搁现在互联网大厂,怕是做梦都不会舍得。另一个是2002年,他们做了孕妇假人Linda,在圈子里传得挺玄乎,说每个假人成本百来万。技术员悄悄说:“老外厂家就是较真,这种假人得测体型、骨密度,市面老韩系从不肯搞。”
不过你看故障率,这代X70冷气传感器容易出点岔子,上回听保养师傅自述,归根到底还是防护系统多,软件自检过分敏感。本地群调侃说“养车容易,修车贵”,有回隔壁德叔车门无线开关坏了,一个小配件得订两礼拜,沃尔沃配件紧俏,江浙的进口店有个传闻:新款XC70某次参与实测,电机舱盖没关好直接报警锁死,师傅后来泄气,“没啥事,电子系统太认真。”
小众车主还有噱头玩法,比如大连帮喜欢模仿北欧极寒测冰驾,但拿着柴油版倒腾一上午,也冻不透底。有人试着用新X70的车道保持,天快黑时切弯道,支路石头刮花了一窄条,系统死活不跳报警。后来有行车记录仪曝光,说系统睡着了。有人半开玩笑“瑞典电控不认中国小路”。
车友群里几个老人议论,三年前广本雅阁那场A柱事故,有人吐槽国内厂家拖着不肯公布全套测试,南方某厂用“安全风评”打广告,其实拆开发现都是薄皮加点胶。沃尔沃那边倒是舍得用厚料,这回XC70还是坚持不上轻量化流行风,看着老实,说是关键受力区直接双倍钢板。
翻旧账,有人突然问:“90年代初有过一批独立安全测试,国产车都不敢下水,只有老S70被拉出来现场碰,车身拱起变形都没塌。”业界老李喝酒时说:“沃尔沃是有传统,但零件不是谁都修得起。”
上周,售后小张忙着帮车主整一辆黑色XC70,说电池包冷热切换那块新加了个铝制隔热层,能防万一自燃。隔壁技师调侃,这算不算北欧人的“安全偏执”?车主倒笑,“花这钱买个心安。”
月底传说XC70即将预售,微信群里有人问:到底安全值多少钱一斤?李大姐突然冒句方言:“反正人安全咯,车随它开嘞。”车还没到手,群主企图拼单多订一台,结果被老陆打趣:“要想省心,车还是得等新货,万一又出新花样?”
写到这会,楼下小区车库里老S80锈迹斑斑还开着,传说车门气囊十多年从没用过。新X70会不会像老的那样,一路安安稳稳开进养老院,估计还得等后头几年看看。隔壁张师傅说,“沃尔沃老底子,靠得住,但修起来可真不是闹着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