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块,八年没还,怎么听都像段子,结果真砸我头上了。你要说成年人的友情能有多魔幻?有时候,比彩票中大奖还难。想想那张医院缴费单,红得像警告灯,我在江景房里站得直挺挺,对面那位,正翘着二郎腿,甩一句“有本事你去告我”。我差点没笑出声,友情和钱,原来能搅成这副德行。
这剧本倒着写更有味道。先来点数据开胃:据说中国成年人被朋友借钱不还的概率,能赶上你下楼踩到狗屎(别问我怎么算的,身边五个朋友三个有同款故事)。体育圈一样,前两年篮球圈那谁,借钱跑路,球迷都快众筹上法庭了。明星也逃不掉,普通人当然更没啥特权。你要问我,友情债和信用卡哪个利息高?友情那玩意儿,利滚利,最后连信心都亏进去。
时间线随便跳。2016年深夜,他电话里哭成个落汤鸡,还配图,催款单红字戳我眼珠子。他老婆生二胎,命悬一线,背景音里婴儿哭得跟催命似的。那会儿我新房首付刚交完,银行卡见底。但谁不信一句“救命要紧”?一咬牙,六万打过去,连个备忘录都没写,脑子一热,差点以为自己是热血少年漫画里的主角。现在想起来,这种冲动比买满仓股票还危险。
头两年我真没催过。朋友圈他晒夜里接单、送娃母婴店门口徘徊,夹克洗得发白。我看着他,心想这钱慢慢来吧,反正总有一天会还。顺手还送了两罐奶粉,感觉自己活脱脱一个“友情守夜人”。你见过养成系?我这是友情版养成,等他发育完还钱。
剧情忽然大变脸。去年冬天,商场停车场,我差点认不出那辆越野车。烟酒礼盒堆满后备箱,他笑得跟中奖似的,“做点小生意,还行”。我小心翼翼提起那六万,他拍拍我肩膀:“两个月准还你。”这“两个月”,比某些球队的亚冠冠军梦还遥远。
后来我爸住院,押金十万,差六万,站在医院窗口我脑子一片空白。拨电话过去,KTV那头吵得像菜市场,他一句“别催,陪客户呢”,都懒得听完。第二天我去了他家,高档小区十八楼,阳台江景开阔,老婆戴着金镯子,家里气派得像电视剧布景。我递上缴费单,他靠沙发,表扬自己:“房是爸妈给首付,车贷款,跟你有啥关系?才六万,至于吗?”
那瞬间我真明白,钱能解决的事,真不叫事,让人心凉的是人。那些年一起熬夜、一起吃苦、一起许诺“有难同当”,最后变成一句“有本事你去告我”,这才是人生的高阶冷笑话。你说去不去告他?网上一堆人支招,借条还在法院走起。可现实里,闹上法庭那点钱未必回得来,友情坟头草都长老高了。
最后给我凑钱的,是表姐。她叹气,“以后别当活雷锋了。”我回头看那辆越野车,心里毫无波澜。友情有时候像馊掉的抹布,用过就扔,别指望它能变金条。三天两头刷到明星被朋友坑,什么篮球大佬、歌坛巨星,朋友圈都能开个“欠钱不还群”。人情社会,谁都逃不掉。
要说背后门道,咱中国人讲人情讲面子,借钱的时候全是“拜托哥们”,要钱的时候全变“谁啊?不认识”。你帮他渡过泥潭,他开上越野车,留你原地数红字。成年人世界,友情和钱搅一起,就是火锅加巧克力——入口全靠运气。
你们怎么看?是硬刚到底、法院见,还是认栽拉黑,装作六万块买个教训?留言区别客气,说不定下个主角就是你。友情啊,有时候真比赌球还难猜结果。
我爸后来康复了,医院缴费单成了我桌上压泡面的镇纸。那六万和那段友情,早埋在过去。偶尔在街角看到那辆越野车,我手里拎着豆腐脑,也不觉得亏。谁还没交过点学费?你说,六万块买个清醒,值不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