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关于广汽AION新车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得特别广,标题就很吸引人,叫“广汽AION UT SUPER震撼登场,99秒换电要火?”。
文章里说的这款车简直是完美,说它是广汽联合京东、宁德时代一起推出的“国民好车”,续航有500公里,用的是华为的车机系统,最厉害的是换电池只需要99秒,比去加油站加油还快。
更夸张的是,文章里还提到,这车的第一辆在京东上拍卖,竟然卖了7819万多元。
价格也特别亲民,从6.98万到10.18万。
这些信息一出来,很多人都非常激动,觉得国产车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这样的车要是真的上市,那肯定要卖疯了。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去查证这些信息的时候,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和网上传的可能不太一样。
今天咱们就用普通人能听懂的大白话,来好好聊一聊这款所谓的“神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广汽AION真的发布过一款叫做“AION UT SUPER”的车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去查了广汽AION的官方网站、所有官方发布的产品信息,也看了很多权威汽车媒体的报道,结果是,在所有正式的渠道里,都找不到这款车的任何信息。
也就是说,广汽AION的在售车型列表里,并没有“UT SUPER”这款车。
这就很奇怪了,按理说这么重要的一款车,官方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
那这个“UT”的名字是哪来的呢?
其实它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的。
在广汽集团内部,确实有过“UT”这个代号,它更多是和广汽旗下的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有关系。
之前,“如祺出行”为了探索未来网约车的形态,展示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概念车,这些车可以看作是未来出行工具的一种尝试。
所以,网上那篇文章很可能是把AION家族现有车型的外观,和这个内部的“UT”概念,再加上各种先进技术,组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一个不存在的车型。
再来说说那个让人心动的价格,6.98万起步。
这个价格是什么水平呢?
现在市面上,一款纯电动小型车,续航能达到500公里,还支持快速换电,搭载的还是华为这种顶级的智能系统,怎么可能只卖不到7万块钱。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现在卖得比较好的比亚迪海豚,入门版的价格也要十万出头;广汽AION自家的AION Y Plus,价格也比这个高不少。
汽车的成本是实实在在的,特别是电池,占了电动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要做到500公里的续航,电池成本就不会低,再加上智能系统、换电技术这些,如果真的只卖这个价,那车企基本上就是在赔本赚吆喝,这在商业上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这个价格更像是一个为了吸引大家眼球而设定的理想数字。
至于那个7819万的拍卖天价,就更像是个网络段子了。
一台普通量产的家用小车,就算它是第一辆下线的,也不可能拍出这种接近一个亿的价格,这通常是那些全球顶级的、手工打造的限量版超跑才有的待遇。
所以,从车型本身到价格再到拍卖事件,这台“AION UT SUPER”更像是一个网络上拼凑出来的“梦中情车”,现实中并不存在。
虽然这台车是虚构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里提到的那些技术也是假的。
恰恰相反,这才是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很多人信以为真,就是因为它提到的那些核心技术,比如99秒换电、多方企业强强联合、华为智能座舱等等,都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实现的真实事情。
我们先来看那个最核心的“99秒换电”。
这个技术听起来很科幻,但它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
国内的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早就推出了一种叫做“巧克力换电块”的标准化电池方案。
你可以把电池想象成一块块标准尺寸的“巧克力”,车底下有个专门的电池仓,续航不够了,就把车开到换电站里,机器会自动把没电的“巧克力”取出来,再换上几块充满电的,整个过程全自动,人都不用下车。
理论上,这个过程确实可以控制在两三分钟之内,甚至更快。
文章里说的“99秒”,就是对这种高效换电模式的一种生动描述。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彻底解决了电动车充电慢、排队长的痛点,让补充能源变得比加油还方便。
目前,国内的蔚来汽车已经建了大量的换电站,很多车主已经享受到了这种便利。
而广汽AION自己也在大力建设自己的换电网络,宁德时代的方案更是开放给所有汽车厂家使用。
所以,“99秒换电”不是吹牛,它代表了中国在新能源补能技术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再来看看文章里提到的那个“豪华阵容”:广汽、京东、宁德时代。
这三家企业如果真的联手,那绝对是件大事。
广汽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汽车制造企业,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积累。
宁德时代是全世界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掌握着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技术。
而京东是我们都熟悉的电商平台,它有巨大的线上用户流量和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
这三家如果合作造车卖车,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链条:从核心技术(电池),到生产制造(汽车),再到线上销售和线下服务。
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汽车销售模式,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价格透明,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
这种跨行业的深度整合,正是我们国家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它能把不同领域的强者联合起来,办成以前办不到的事。
最后,还有那个华为云车机系统。
现在买车,大家越来越看重车里的那块大屏幕好不好用,反应快不快,功能多不多。
这就好比我们买手机,操作系统非常重要。
华为虽然自己不生产整车,但它把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用到了汽车上,推出了像鸿蒙座舱这样的智能车机系统。
它的优势就是操作流畅、界面好看,而且能和华为的手机、手表等设备无缝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验。
现在已经有很多国产汽车品牌都在使用华为的技术,来提升自己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这也说明,中国的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的结合,正在让我们的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好用。
所以,总的来看,网上这篇关于“AION UT SUPER”的文章,虽然在具体车型上是虚构的,但它就像一幅拼图,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里最亮眼的几块拼在了一起。
它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汽车工业确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以至于人们可以根据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技术,去自由地想象和组合出一台近乎完美的“国民神车”。
虽然我们现在还买不到这台虚构的车,但文章里描述的快速换电、智能化的驾驶体验、亲民的价格以及创新的销售模式,都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这篇看起来像是假新闻的文章,无意中却成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告诉我们,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更加智能、便捷、实惠的电动汽车时代,离我们普通人已经越来越近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