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餐饮行业难熬得顶不住,没想到车企也搞到这个份儿上啦!
德国高端汽车厂商梅赛德斯-奔驰现在正展开史上最大的一轮裁员,真是令人震惊啊!
这次从4月份开始推行的“自愿离职方案”,涵盖了普通员工、工程师、IT岗位以及管理层。
可以说,没有夸张,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失业”的危险。
他们为什么会启动这个项目呢?关于员工的安置和补偿,又是怎么安排的呢?那些老牌企业纷纷进行调整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哪些行业变化的深层逻辑呢?
在新能源的大潮推动下,奔驰遇到的转型难题究竟在哪?面对市场的变化,他们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随着新能源车逐渐占领市场主导位置,传统燃油车的热度也在慢慢降低,奔驰的关注度相较之前已经有所减弱。
就算奔驰打算对旧工厂进行翻新升级,来适应新能源车的生产线,也得下一大笔启动资金,后续接着花钱就像打了个“无底洞”,效果还能不能达到预期都不一定。相比之下,推动产业优化才更划算一些。
除了这些,老厂子还面临产能利用率不高、人工开支偏大的困扰,这些早就成了公司盈利上的绊脚石。此外,奔驰的电动化转型步伐也显得有点慢了点。
整体看来,这次奔驰安排产能布局,主要就是为了尽快扭转局面。再者,一旦引进了先进的智能设备,生产效率能大大提高,所需的人力也会明显减少,这也是推行“自愿离职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用分级补偿加转岗选择的方式,既保障了员工的权益,又提供了灵活的调岗渠道。
为了让人员优化顺利推进,奔驰推出了分级补偿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层级员工的利益和诉求。
为了促使员工尽早拿出决策,公司还特意搞了个“加速奖金”的奖励,意在激励大家行动得快点。
提醒一下,现金补偿不是唯一的路子,有些员工还能申请转到新工厂或者其他相关企业。
只不过,新工厂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严,加上不少老员工达不到岗位的标准,最后也只能无奈地选择离开了。
在时代的推动下,老牌企业只能选择顺应变革。
奔驰的调整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全球老牌车企整体转型的一个典型表现。
燃油车市场一路缩减,新能源和智能化变成了汽车行业争夺的关键战线。老牌车企的老旧产能、技术体系以及人才架构,怎么都跟不上这波新潮流的需要。
宝马集团最近宣布要关掉在慕尼黑的两座燃油车厂,把产能转到墨西哥那个新能源汽车基地;而大众汽车也打算裁员,把精力集中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上。
德国汽车行业专家诺伯特・德雷斯勒在接受《汽车周刊》采访时坦言,现在欧洲老牌车企遇到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对新能源转型的理解不够到位,加上行动慢了一拍。
当特斯拉、比亚迪这些企业早早把智能化和电动化整个产业链布局妥当时,传统车企还在为旧工厂的改造和燃油车技术的升级踟蹰不前。这种落后反应,直接让他们陷入了现在的被动境地。
从燃油车时期到新能源年代,汽车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重塑变得格外激烈。那些老牌车企的工厂搬迁、人员调整,其实主要是“断臂求生”的无奈之举,也可以说是行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在这股转型大潮里,企业想要搞好发展,又得顾及员工的权益,这事儿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对于像奔驰这样老牌制造企业来说,想让员工适应新产业的要求,得靠技能培训和岗位调整这招。搞好这些的同时,还得兼顾社会责任,把产能优化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这事儿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名声,可是转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