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现在这个社会,咱们挣钱的路到底变了吗?你说拉货的,把车开得飞快,跑一天到黑,路上最多琢磨的就是怎么接更多订单,累死累活赚的到底多不多?是不是找对了办法,光靠拼命干也未必能发财?
听到一个事儿,南京搞了一场货运司机挑战赛,一位38岁的小伙子李建军,用新能源车干了一天,居然单日赚了两千八百多,比用燃油车整整多出一千二。你听着挺唬人,咋做到的?人家是用远程星享V7E这款纯电车,不光省了油钱,还拉更多、跑得快、修车也便宜。你说,新能源车到底是不是个能让司机挣钱的新思路?
这车好在哪儿?有些人一看说明书就晕,什么续航、能耗、货厢容积,但司机心里只有一条账——我每天跑这么多单,能不能多赚点、累不累?东西说白了,新能源能省钱,原因不复杂。现在油价一听都头疼,跑一圈油钱得扒掉好几百,电车一公里算个一毛多点,百公里撑死十几块。李建军那天跑了320公里,电费也就三十多块,要是油车,二百多块就出去了。这账太直观了,一个月下来看着省不了,累计五年就是能省十万,换个大点的房首付有了。这你说算不算是“创富”?
车不止省钱,还得能拉。李建军的电车7.5方货厢、能装1.5吨,别小瞧,别的同级别车载重少个三五百斤,订单直接得挑着接。拉一单建材,四五百公斤水泥,你是接还是不接?拉不动,没辙;拉得动,多赚一单运费不是问题。这车还有双侧滑门、超低货台、270°尾门啥的,装卸货效率噌噌上涨。他一天光多出来的搬运时间,就能多接两三单儿,别人还在辛苦抬货,他已经跑第二趟去了。这等于是用天花板级别的效率把同样的时间卖了两回钱,不是比光拼命干强多么?
还有一个事儿——所有司机最怕的是什么?补能慢、影响干活时间。谁都不想大中午排半天队,充电六小时。结果新车带的超充,十五分钟搞定八成电,充电顺便吃个饭。加油贵,充电便宜,还省了时间,趁别人在等待,你多运一趟活,多挣百十块。冬天东北都能快充,这下不怕打工人耗着电池挨冻了吧?
你再看李建军那天的单,原来都是挑着路段跑,“短单”填空,油车怕长距离,一个单路上光油钱出去了三分之一,不敢接“长单”。而电车续航长,油费少,拉一趟跨城活利润直线走高。他直接把策略调成——先抢货值高、距离远的单,短单拼缝填补时间,单价从50干到80。这思路你说靠体力吗?不是的,靠的是能选对车,敢大胆接活,有底气调整结构。
还有,能装的就能多赚钱,小货车过去只能拉点轻货小件,利润低。现在大货厢、大载重,家具、建材、家电随便往里搁,重货单价比轻货高三成五成,实打实的就是多挣钱。一天多接两单重货,已经有些人半天的收入了。
再说驾驶体验。老油车噪音大、抖动大,一天到下午整个人就虚脱,后面接单都靠硬挺。电车坐着舒服安静、导航清清楚楚,一个司机能多顶一两个小时不觉得累。换句话说,这车不光替你省钱、让你多装,还让司机有精气神儿,跑得长久——你觉得哪个老板不乐意自己的“员工”身体好、能多干两年?
说到底,货运司机的生意,本质有变化吗?有人以为,用了新能源车就是面子,宣传“环保”。但现实是,“降本增效”才是硬道理。新能源商用车最终拼的是怎么帮司机省出真金白银,赚到真金白银。油车还卡脖子,价高、成本高,出修车厂都心疼。新一代电车,电池七八十万公里保修,省维修费,省电费,还耐造,开个三五年妥妥的。
以前司机一说就埋怨,拼命干也就这样,还不敢去休息,新车来了,拼命干是下策,精明干才是王道。选对了车就多出好几条挣钱路。车越省心省钱,人才能多想办法提高运营效率,比体力、比耐力的苦力活儿,这时代已经开始抛弃了。
李建军这样的司机用得好,身边有人问,这车咋样?他也直接推荐。理由很直接:不是因为啥牌子,而是因为每天数的钱变多了,换了新能源车,省出来的是真金白银。有人还担心将来换电池贵、贬值啥的,人家五年后省的钱等于多打两年工,剩下的还不都是净赚?
说到底,这挑战赛看似是比接单,实际是让人们用真实场景去对比——新能源车到底行不行?结果是,能省,能拉,能快,能多赚,司机真把当回事儿当生意去经营时,新能源反倒颠覆了“拼命才能富”的老逻辑。
你看现在货运行业的变化,本质和咱们社会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但有个东西没变——有脑子的永远比拼命的挣钱多。选择大于努力,这不是鸡汤,是现实。司机这行,现在拼的已经不光光是手速和动力油门,拼的是谁能把“选择+效率”叠加成收益。新能源产品入场,意味着大家都得更新脑子,旧模式混不下去了,不会善于思考,迟早被淘汰。说到这里,你还觉得货运司机的创富逻辑只是“多跑多赚”吗?也许真的该重新想想了——什么才是真的赚钱之道?
说到这,挑战赛的灯灭了,老李的日营收数字也定在了屏幕上。可更值得琢磨的是,你身边的李建军多了,整个行业的规则是不是都要变革了?省下来的、赚出来的,到最后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改变。设备升级、观念更新,老板货主也乐意,司机挣钱更多。现代货运“创富”,再也不是只有一条死路可以走了。未来你还会选啥样的路?这事儿,其实不用多解释,答案就藏在每个人自个儿的生活账本里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