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这事儿,看起来挺吓人: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骤降61%,只有34亿欧元。听销售部门朋友偷偷说,关税一块儿就让他们狠狠割了肉,没毛病——21亿欧元,就跟买几万辆高配帕萨特差不多。最恐怖的是,根据我自己算的,这波关税坑得全年可能高达50亿欧元,雪上加霜这形容一点不夸张。
刚跟一个大众供应链工程师聊了聊,他半开玩笑说:做汽车研发就像做面包,材料成本、时间、温度得都合适,一旦哪个环节出差错,整条线就废了。美方说加关税,火上浇油,供应链环节立马已开始重新洗牌,尤其是进口零件。但其实这事没那么简单——大众主要受美国和欧洲双边政策影响不一,欧洲市场相对还稳定。其实他们花这么多心思策划电动车转型,本想着分散风险,结果保时捷方面电动化举动倒是成了致命一击。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保时捷放弃多款纯电车型,尤其是那个比卡宴更大的SUV,本来是他们押宝的杀手锏,折戟后就带来了47亿欧元的减值。第三季度失血近10亿欧元,还是上市以来首度转亏。连带着控股方保时捷控股公司税后利润也跌了36%,这有点伤。按理说豪华品牌抗跌能力强点,结果反而拖了后腿,不免令人疑惑保时捷内部决策是不是出了锅。
不过说句公道话,我之前想大众整体战略完全失利了,有点过于悲观。毕竟3250亿欧元的预计营收还是挺硬核,利润率虽然从9%下降到2%-3%,但考虑到去年基数高,且电动转型本来就烧钱,只能算苦中作乐。关键是他们已经启动裁员大计了,2030年目标砍3.5万人,眼下2万人自愿走,内部压力山大。一位HR同事私下说这场裁员运动讲真撑不住,员工流失对研发节奏影响会很大。
顺带提一句,你有没想过,一家产销体量这么庞大的汽车集团,动辄裁员几万人,会不会像拆积木那样,一不小心‘掉了半边’? 研发项目和供应商小圈子里影响多大,还真不好说。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找前迈凯伦CEO迈克尔·莱特斯来掌舵保时捷,找个‘强将’来打硬仗。
也提个迷糊事,我没仔细核实,但猜测莱特斯加盟跟迈凯伦那边绕不开的碳纤维和轻量化技术可能有关。毕竟电动车越做越重,轻量化成了救命稻草。这个转型的赌注,大众其实和保时捷都得押注高风险高回报。
说回来,贸易战和电动化双重挤压让大众的未来不好捉摸。销量跟不上盈利能力下降,背后到底是出在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战略调整不力?我记得有个销售朋友说过:别看销量数字好,利润才是真家底,这波亏损可能藏着更深的市场信号。这不禁让我疑问,到了明年,消费者到底更愿意花钱买什么样的车?新能源牌照、补贴政策还有多久撑得住?
还有一个小跑题,前几天听修理店老板说,大众老车的零件还挺难买,新的供应链问题重重,这会不会也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和保有率呢?保养难了,二手保值率肯定得降,这钱算下来,百公里用车成本可能比广告上说的贵不少。估算了一下,保值率一砸穿底,等于消费者换车周期延长或意愿降低。
好了,这局到底能不能翻盘?裁员、省钱、换帅外加大胆砸钱电动化,谁能保证这不是豪赌?我倒是蛮想知道,读者们怎么看,拿着目前的局面,你们觉得大众接下来该专注哪块?打价格战?加速电动?还是转做出行服务?这事儿,咱们以后还有得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