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扬光新车型上市,车长5010毫米,侧滑门设计实用,2+2+2座椅布局空间宽敞,续航310公里满足日常出行需求

刚看到五菱扬光新车型的参数,就忍不住想起去年我开着试驾车,傻乎乎问销售:你们这车油耗咋样?他一脸无奈:燃油的嘛,没有。当时我心里一动:纯电车,没油耗啊。知道它的续航310公里,我只觉得日常用完全够用,但油耗这个话题就变得沉重起来——没有燃油,问题就变成续航和充电便利了。

估算一下,如果以家用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5升(这段先按下不表),换成纯电,就是9块多块钱的电费(每公里约0.3元,估算/样本少),换算成燃油车的油钱,大约需要2块多(以92号油7.5元/升计算)。这个差别虽不大,但电费少了,省心不?反正我个人觉得,日常通勤用这个续航,够了。

五菱扬光新车型上市,车长5010毫米,侧滑门设计实用,2+2+2座椅布局空间宽敞,续航310公里满足日常出行需求-有驾

那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五菱这么走简洁路子,为什么不搞燃油版?就像早期那种油电混合,既有续航不差,又少点油耗焦虑。你看,现在这个价格(8.58万),还能配备丰富配置,挺实在。坐进去觉得空间挺大的,毕竟5米多长,轮廓方方正正,像个大号的早餐柜台。

比起同级别的车,五菱这侧滑门倒也实用。你说,开车的时候,狭窄的街角,侧滑门开出一腿宽,方便上下车,省得踩到邻车的门缝。有人说设计太娃娃车风格——其实我倒觉得这个造型挺有用的。其实我还记得有次跟朋友吐槽:这车尺寸也挺大,开进巷子得提前规划。结果朋友摇头:你还怕?这个身材,倒像是把家门口的花坛都能塞进去。

说到空间,后备箱真暖心。3000升的标准容量?我甚至怀疑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座椅折叠扩容到6500升,真让我误以为自己在搬潜水装备。空间的设计很接地气:不用我费劲拆椅子,就能装完一次家庭小旅行的行李。这个设计,得归功于车厂看中的实用原则吧。

五菱扬光新车型上市,车长5010毫米,侧滑门设计实用,2+2+2座椅布局空间宽敞,续航310公里满足日常出行需求-有驾

这车的内饰嘛,简简单单,像我以前家里用的老电视——基本没什么花哨,操作直白。中控类似塑料箱子,副驾那大大的储物格,感觉比我抽屉还大。问我这个价格配这个配置,值不值?我说,嘿,性价比本身就像温饱线,不算低。车内用的换挡旋钮,我心里琢磨:为什么不用挤压式或者按钮?这不就是个潮流吗?(这段先按下不表)我突然卡壳:要不要说,这个旋钮其实挺好用的,如果惯了,就像以前用转盘电话,不舍得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座椅配置很合理。2+2+2,中间那排靠背能折叠,进去两个大箱子也没问题。我还在想,未来如果能进化出可调节高度,或者带加热功能,那就更完美了。可是我又觉得,五菱不可能像高端品牌那样花大价钱搞科技,它更喜欢稳稳当当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注意到没,这车的续航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平均城市路况下跑奔,差不多可以跑个300公里,像我平时上下班,开个每天50公里的,差不多一周不用费心充电。你呢,觉得310公里是刚好,还是觉得少了点?毕竟,国内充电桩的布局还不够普及,尤其是乡镇或者偏远一些的地方。

五菱扬光新车型上市,车长5010毫米,侧滑门设计实用,2+2+2座椅布局空间宽敞,续航310公里满足日常出行需求-有驾

对比:其实我觉得这车和比亚迪的某些宽体微面,空间和实用性上差不多,但价格上,五菱绝对更友好。而且,新车虽然颜值没大变,但其实这个沉稳的造型,反倒让人觉得更像个家庭伴侣。

不过有人提过:要是有燃油版多好啊。一方面,那样续航可以更长,油的便利性不用担心。另一方面,销售跟我开玩笑:你觉得吧,未来出油车,可能就是少数奢侈品了。我觉得也许吧,像比亚迪宣布纯电不再卖燃油车那样,五菱也许会走那种卖纯电,不留退路的路线。

讲真,把车看得简单点,用心想想,那些新鲜的配置也未必装得用。车的自动辅助系统,可能对我来说就是新买的洗衣机上那几个按钮——一看就烦琐。你们觉得这个价位的车,自动驾驶到什么程度才刚刚够用?我觉得,绝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还是喜欢倒车影像+刹车辅助,不会像对AI说带我去某某地点。

五菱扬光新车型上市,车长5010毫米,侧滑门设计实用,2+2+2座椅布局空间宽敞,续航310公里满足日常出行需求-有驾

这次买车最让我烦恼的,就是座椅布局。,其实我觉得,这个2+2+2的座椅设计挺合理,但它的靠背折叠是不是经常会卡壳?我没太细想过这个。

不过重点来了,这车外观,越看越顺眼。侧滑门这个设计,谁想到用在家用车?像小时候装书包一样方便。咱们这代人,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彻底惯电动车的充电拜访?我一直在琢磨。你会不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开着这车,经过一排排的充电桩,心里忽然想:未来的出行是不是就靠这点微小的便利支撑起来的?

(这段话尾,留个悬念吧)

五菱扬光新车型上市,车长5010毫米,侧滑门设计实用,2+2+2座椅布局空间宽敞,续航310公里满足日常出行需求-有驾

或者说,未来这个空间、续航、充电的平衡点会不会变得更加模糊,要靠什么意思的技术进步来解锁?我开始觉得这车,并不只是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未来出行的无限期待或者迷茫。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