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的新车竟然有300多次充电记录?南京的温先生最近碰上了这件闹心事。他花21万多买的昊铂HT电动汽车,充电时突然发现APP显示这辆车早就充过359次电。这哪像新车该有的样子?
事情要从5月中旬说起。温先生在南京某4S店买了这辆新能源车,销售明确告诉他这不是展车。可开了半个月后,温先生在手机APP上看到惊人的数据:扣除自己充的6次电,这辆车居然带着353次充电记录"嫁"进了他家。这感觉就像买了件新衣服,回家发现口袋里装着前任主人的购物小票。
4S店给出的解释让人哭笑不得。他们说是因为展厅充电枪接触不良,导致充电时断时续被系统误记。更离谱的是店方提出的解决方案,表面上说是给"人文关怀金",暗地里却藏着霸王条款——要是温先生在网上说这事,反而要倒赔88万。这不就像被人踩了脚,还要赔对方鞋钱吗?
懂行的朋友帮温先生算过账。按照新能源车电池寿命来看,300多次充电意味着电池可能已经损耗了十分之一。温先生现在要么想退车,要么希望拿到4万左右的补偿,毕竟谁愿意花新车的钱买辆"准二手车"呢?
记者联系店家时,对方坚称这是充电枪的"小脾气"造成的误会。但法律专家指出,如果商家明知是展车却当新车卖,这就涉嫌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温先生完全可以要求退一赔三。现在关键要看4S店能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他们真的不知情。
类似的情况其实不少见。去年杭州就有消费者买到带着2000公里里程的"新车",最后法院判4S店赔了三倍车款。汽车销售环节的水到底有多深?为什么总有消费者要带着放大镜提车?
温先生的遭遇给我们提了个醒。买新能源车时一定要当场检查车载系统数据,就像买二手房要查水电记录一样。现在很多车都能在APP上看到历史数据,这些数字可比销售员的嘴靠谱多了。
话说回来,要是你花二十多万买辆车,回家发现被"充了值"三百多次,你能咽下这口气吗?你会选择跟商家死磕到底,还是接受所谓的"人文关怀"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