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

我原以为充电排队已经够让人头疼了,没想到新能源车还得“叫号”呢!拿到38号时,我差点就把车扔了!河南的李先生在高速服务区看着前面排得长龙的充电桩,无奈地跟同行的家人抱怨。国庆节加中秋节八天假期,本来是回家旅游、放松心情的好时机,可不少新能源车主却被“充电叫号”折腾得心烦意乱。好好的假日,到底怎么会变成充电桩“排队挂号”的日子?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难道就真没办法解决?

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有驾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加起来整整8天,热度一点都不比春节差,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从9月30日下午就开始“堵得发紫”,景区里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但在这繁华热闹的背后,新能源车主们却遇到比堵车还让人烦心的事情——充电排队,而且排的队比买景区门票的还长。9月30日晚,“充电叫号”这个新词突然冲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在高速服务区,工作人员拿着登记表给车主们“按号充电”的场景,活生生就像网红餐厅门口的取号台,只不过等的不是美味佳肴,是能让车“续命”的电。

李先生的经历,还真可以说是“新能源车主国庆大劫难的活剧”了。他原本打算9月30号晚上从河南开车回湖北老家,想赶在10月1日中午到家吃团圆饭。晚上8点多,他把车开到京港澳高速某个服务区,打算用40分钟左右补个电,然后继续赶路。结果一到那里,他就懵了——充电桩前面排了一溜20多辆车,工作人员手里拿着小本子,正逐个登记车牌和排队的序号。“我赶紧过去问,人家说现在排到23号,我得拿38号,前面还等着15辆车。”李先生站在队旁边脑算着,每辆车充电至少得40分钟,要是遇到插座坏掉,时间还能延长。按照这个排队速度,平均下来一个小时最多充两辆车。“这么算下来,我起码得等3个小时,到了都快凌晨了,团圆饭都变宵夜了。我当时心想,要早知道开汽油车,添点油就行了,省得在这受罪。”

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有驾

像李先生这样等待充电的车主,还真不在少数。社交平台上,新能源车主们的“血泪吐槽”络绎不绝:杭州的一位车主说,他在绕城高速某服务区,从晚上10点一直等到凌晨2点,才终于插上充电枪,整个过程冻得直哆嗦;甘肃的一位网友更惨,拿到49号的叫号牌,等了三个多小时,轮到他时,居然发现充电桩的接口和他的车不匹配,只能再排队;还有个车主为了不误事,硬生生把高速绕了20多公里,才在一个小镇找到可用的充电桩,折腾了快两个小时才搞定。

当初买新能源车,主要是觉得电费便宜,又不用限行,结果到了节假日就“掉链子”啦!一位广东的车主在网上抱怨说,“吃饭排队还能换家店,加油排队最多也就等个20分钟,可新能源车一没电,服务区没有充电桩的话,就只能一直原地“站岗”成“装饰品”,根本没办法“将就”解决。”这些话中,满满都是新能源车主的无奈——本想趁着假期休闲放松,结果大半天都耗在排队充电上,整个假期都被“充电焦虑”折磨得糟蹋了。

国家电网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早就预测过,今年国庆期间,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会到达满负荷状态,但实际情况比预测还要严重。在一些热门线路的服务区,充电桩的负载简直爆表。有个服务区的工作人员跟记者抱怨说,国庆前三天,他们每天至少得工作超过14个小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满足车主们的充电需求。有时一天能接待近百辆等充电的新能源车,但那儿只有8个充电桩,其中3个还是慢充的,根本忙不过来。一看到有车催着充电,工作人员们也是一筹莫展。

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有驾

为何新能源车主会遇上“充电叫号”这事儿?归根到底,还是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太大,规划也跟不上局势。有网友直言不讳:“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简直就是个笑话”,虽然听着挺夸张,但也反映了不少车主的真实感受。

说到供需不平衡,现在买新能源车的人越发多了,特别是在假日时节,大家都开着新能源上路,可高速服务区里的充电桩数,几年也没怎么涨过。就以京港澳高速的那个服务区为例,国庆期间车流量每天超过 5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大概占了 30%,折算下来每天得有 1.5 万辆新能源车得找地方充电,可服务区里就那么 8 个充电桩,这供需差距真是大得令人无语。往常这些充电桩还算够用,有时候甚至没人用,但一到节假日,明显就不够了,车主们排队都成常态,真是让工作人员头皮发麻。

再谈谈规划方面的不足,很多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都摆在角落里,不但位置离得远,而且容量也少,根本应付不了突如其来的充电高峰。还有一些充电设备本身就不太靠谱,比如有的接口很松,一充着就断掉;有的充电桩 APP 操作复杂,老年人根本搞不定;还有的充电桩对车型有限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车都能用。

我之前在一个服务区排了足足两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了,可结果充电桩的接口和我车的不配套,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充电,自己又得重新排队,这样白白耗掉了一个多小时。上海的那位车主说起这事就气得不行。现在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充电接口标准还没彻底统一,有的老款车还不能使用快充,充电速度又慢,这就更耽误了排队的时间,原本就得排很久的队伍变得更漫长了。

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有驾

除了硬件有点跟不上脚步,软件方面的服务也差点意思。好多服务区都没有明确指引,车主一到那儿就得自己琢磨着排队,完全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有些地方连个充电排队的休息区都没,车主要么就坐在车里发呆,要么就在服务区里漫无目的地转悠,感受真是差到极点。“要是能提前在导航里看到哪个服务区排队的人少点,我们就能绕开一些,可现在啥都没有,只能凭运气,运气不好就等半天。”李先生这么说。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的新能源车续航都挺给力的,不少都能跑到800公里左右,咋还总得充电?可实际情况是,在高速上开车的话,这续航可不那么“靠谱”。

王女士作为车主,坦言:“我买的车官方说能跑650公里,在市区开的还算顺,续航差不了多少,可一到高速上,把速度提到120公里每小时,再开空调,实际能跑个400公里就算不错了。”为了确保中途不没电,她每次上高速之前都把电充满,跑个200公里就会找服务区充电,就算这样,心里还是没底。“国庆节堵车严重,车子不停地走走停停,电量更是耗得快,我只能更频繁地找充电桩,结果排队也就更久了。”

就算是长续航的车型,要是遇上充电排队,也没得办法。李先生说:“我朋友的车续航能到800公里,本来想着国庆出行不用老充电,但结果在服务区还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他还补充:“电池容量大,充电的时间也更长,别人充40分钟,他得充一小时,排队加上充电的时间,比我那短续航的车还慢,长续航的优势根本就用不起来。”

充电效率真的是个大难题。虽然市场上很多充电桩都打着快充的招牌,但实际充电速度根本达不到宣传的水平。王女士说:“官方说30分钟能充到80%,可实际充的时候,前20分钟能充到50%,剩下的30%又要花20分钟,算下来也得40多分钟,和慢充也差不多,效率差挺多。”这种“越充越慢”的现象,只会让排队的时间更长,车主们的焦虑也就越发加重。

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有驾

更麻烦的事儿就是不同品牌的充电网络不互通。有些车主用的充电APP,只能看到自己品牌的充电桩信息,不知道其他牌子的充电桩有没有空位;还有的品牌充电桩,优先给自己车主充电,其他品牌的车主只能等更长时间。“要是所有充电桩都能打通,车主们能随便选充电点,排队的压力肯定会减轻不少,可现在这么一搞,各自为政,受苦的还得是咱们这些车主。”行业里的专家慨叹着说道。

在一片抱怨声中,增程式电动车的车主却变成了“少数派中的赢家”。这种车既能用电也能加油,没电的时候换成燃油模式,根本不用靠充电站,成了不少车主应付国庆期间充电难题的“救命稻草”。

我买的是增程车,平时在市区用电,只有几毛钱一公里,花费特别少;国庆去高速跑,我就知道充电一定得排队,干脆直接加了油,整个旅途中完全不用担心充电的事。车主张先生从广州开到湖南,全程超过500公里,没充过一次电,虽然油费比电费贵点,但省了不少排队的时间,也不担心续航焦虑,觉得特别划得来。

之前总有人觉得增程技术算是个“过渡阶段”的方案,但在国庆出行充电难的情况下,“可油可电”这模式真是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行业专家说:“对那些常跑高速、喜欢假期出游的车主来说,增程车真的是太实用了。”它既延续了新能源车低成本的优点,又解决了纯电车续航不足和补能担心的问题,也正适合目前充电设施还不算完善的状态,真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有驾

不少网友反映,体验过纯电动车充电难题之后,下次买车会优先考虑增程车型。“如果只是在市区代步,纯电还挺方便的,但要是打算长途跑或者假期出行,增程车就更省心,至少不用为了充电排成一锅粥。”一位网友在评论里说,这种想法也代表了很多消费者的心声——买车不再单纯看续航,走实际使用场景,补能的便利才是真的关键。

国庆这段时间出行,充电难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和车企的重视。国家电网表示,节日期间会加大对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巡检力度,安排更多工作人员盯紧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修理,还会通过APP实时推送充电桩的排队情况,提醒车主错开高峰。有些服务区还临时增加了移动充电车,开放平时不用的备用桩,尽量缓解排队的压力。

车企这边也没闲着,很多品牌都推出了“国庆充电保障措施”:有的给车主免费充电,有的提供优先充电的权益,甚至一些在热门服务区还设立了服务点,工作人员帮车主排队、操作充电桩。有个新能源品牌还专门升级了导航功能,能用大数据分析,推荐排队少的充电桩,帮车主规划出最合适的路线。

国庆期间新能源车排队充电耗时三小时,车主抱怨不如使用汽油车-有驾

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充电难的问题,比如10月7号返程高峰时,京港澳高速某个服务区的排队时间比之前要短不少。李先生在返程路上又一次来到这个服务区,提前在APP上查看了排队情况,选了个车少的时间段过去,结果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充电。 “虽然还得等,但比以前好多了,至少不用等3个小时。” 李先生说道,他开着满电的车融入返程车流,夕阳映照在车身上,虽然这次出行有些遗憾,但算是顺利有个好结尾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速服务区充电难题,这些临时措施还不足够,必须有长远的规划。业内专家建议,未来高速服务区建设充电桩时,应该根据车流量的变化灵活调整数量,尤其是那些热门线路,要多设点,特别是快充类型的桩;另外,还得推广能兼容各种车型的充电技术,不能再让“接口不匹配”这事儿耽误时间。更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充电信息平台,把所有品牌的充电桩信息整合起来,让车主随时能查到哪里有充电站,排队情况怎么样,免得再“碰碰运气”。

新能源车本来是为了让出行更方便、更环保,可如果连最基本的充电问题都没搞定,只会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望而却步。希望这次国庆的“充电叫号”能敲一敲警钟,让有关部门和企业真正重视起基础设施建设,别再让“充电难”变成新能源车主的“假期烦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