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新一轮“巨无霸”争夺战。继理想L9、问界M9等高端增程SUV占据家庭用户心智后,小米汽车以一款代号“昆仑N3”的三排家用增程SUV强势入局。
这款车长超5.3米、综合续航达1500公里的“移动堡垒”,不仅直指理想、华为的舒适区,更以“高配低价”策略掀起新一轮价值战。
续航碾压竞品,空间直击痛点
昆仑N3的曝光信息显示,其核心参数直击家庭用户两大痛点:续航焦虑与空间不足。
续航方面,该车搭载小米自研的1.5T四缸增程器,热效率高达44.3%,配合宁德时代52.5度电池组,纯电续航可达300公里,综合续航突破1500公里。这一数据远超理想L9(综合续航1315公里)和问界M9(纯电续航230公里),甚至比肩部分燃油车。更关键的是,其800V高压快充技术可实现15分钟补能300公里,彻底解决长途出行中的充电等待问题。
空间布局,昆仑N3采用三排6座/7座布局,车长超5.3米、车宽1.99米,第三排头部空间达1.05米,成年人乘坐不顶头;后备箱可容纳28寸行李箱+婴儿车,二排座椅下方还设计折叠玩具盒,带娃家庭需求被精准拿捏。
此外,全系标配博世后轮转向系统,5.3米车身转弯半径仅5.8米,老小区掉头一把过,灵活性堪比紧凑型轿车。
从“移动工具”到“家庭中枢”
昆仑N3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硬件参数,更在于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深度整合。
智能座舱:搭载HyperOS系统,支持四屏联动(副驾17英寸大屏、后排15.6英寸吸顶屏、中控屏+AR-HUD),手势隔空操作、多设备无缝流转等功能让车内娱乐体验媲美移动影院。
家居互联: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调节家中空调温度、查看米家摄像头监控画面,甚至在通勤路上提前启动扫地机器人,真正实现“出门-回家”场景的无缝衔接。
智能驾驶:车顶配备激光雷达,支持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和城市领航辅助功能,长途驾驶安全性大幅提升。据测试,其自动避险系统在夜间乡村道路表现突出,能精准识别突发障碍物并紧急制动。
35万起售,剑指“性价比之王”
尽管昆仑N3尚未公布最终售价,但多方消息透露,其起售价或锁定在35万-40万元区间,较同级别问界M9(起售价约50万元)低10万元左右。这一策略延续了小米“高配低价”的传统,也直击理想L系列用户的心理防线——以更低价格获得更长续航、更大空间和更智能的生态体验。
然而,小米的“价格屠刀”也面临挑战。调研显示,72%的潜在用户担忧小米造车经验不足,宁可多花10万元选择传统品牌。此外,车宽1.99米的设计虽提升空间,却导致老商场机械车位难以停放,隐形成本(如换车位)可能劝退部分用户。
增程赛道从“蓝海”变“红海”
昆仑N3的曝光,正值增程式电动车市场爆发期。2025年4月数据显示,理想L7以8102辆销量领跑增程赛道,问界M8、小鹏G01等新车型加速入场。行业趋势表明,增程技术正从“过渡方案”转向主流选择,其核心优势在于平衡续航、能耗与使用体验。
小米的入局,无疑将加剧竞争烈度。与理想L9相比,昆仑N3的低趴设计和智能生态更具差异化;与问界M9相比,其52.5度电池组和纯电续航优势明显。但传统车企的反击也不容小觑——宝马、广汽丰田等已宣布加速布局增程车型,行业竞争将从参数比拼转向技术深耕与生态整合。
小米的“最后一公里”挑战
尽管SU7系列累计交付超25.8万台,但YU7的订单爆单导致最长交付周期达56周。为解决产能瓶颈,小米北京亦庄二期工厂将于7月投产,年产能15万辆,投产后总产能将达35万辆/年。若昆仑N3能按计划在2026年量产,其交付周期有望控制在3个月内,避免重蹈友商覆辙。
品控则是另一大考验。首次涉足大型SUV的小米,需证明其底盘调校、增程器耐久性等核心指标经得起颠簸路况和长期使用检验。此前,保时捷团队参与底盘调校的消息曾引发关注,但实车表现仍需市场验证。
家庭出行市场的“鲶鱼效应”
昆仑N3的曝光,不仅是小米汽车产品矩阵的完善,更是对家庭出行市场的重新定义。它用1500公里续航证明,增程技术并非“妥协方案”,而是中国家庭出行的最优解;用“人车家”生态揭示,汽车已从交通工具进化为生活方式的延伸。
2026年,当昆仑N3正式驶下生产线,小米能否凭借技术创新和生态优势,在理想、华为、传统车企的围剿中突围?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带娃家庭的笑脸中——当第三排杯架加热功能温暖了冬日旅途,当语音控制空调让归家之路更从容,这场关于“幸福出行”的竞争,或许已分出胜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