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度月销仅500辆,年轻人为何不再青睐这款小车?

飞度,十年前提这俩字儿,那可是自带光环。

“GK5”、“超跑GK5”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

可瞅瞅现在?

飞度月销仅500辆,年轻人为何不再青睐这款小车?-有驾

月销区区五百,连昔日荣光的碎渣都算不上。

这落差,堪比自由落体。

犹记得当年,哥几个抠搜了好久,凑了点银子,首当其冲就是盘算座驾。

彼时,飞度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马力足,肚量大,还结实抗造。

最关键的是,改装潜能爆表,稍微捯饬捯饬就能窜天猴似的。

“飞度不改,不如填海”,这话当年可不是说着玩的。

可今时今日,你再跟Z世代聊飞度,他们估计一脸问号:“飞度?这是嘛玩意儿?” 这并非杜撰,惨淡的销量就杵在那儿。

那么,疑问来了,往昔的小车翘楚,咋就沦落至此了呢?

坦白讲,风向变了。

飞度月销仅500辆,年轻人为何不再青睐这款小车?-有驾

其一,本土电车的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这些家伙不仅价钱亲民,配置更是壕气冲天。

同样是遮风挡雨,你选个内饰简陋、塑料感爆棚的飞度,还是选个带巨幕、科技感拉满的本土电车?

答案一目了然。

钻进飞度,那感觉仿佛穿越回上个年代。

平心而论,这内饰设计,确实有点Out了。

但本土电车可不一样,两块大屏一摆,烤漆饰板一贴,B格瞬间就Duang上去了。

这年头,谁会拒绝科技加持呢?

其二,消费升级也是大势所趋。

十年前,十万块能置办啥?

飞度月销仅500辆,年轻人为何不再青睐这款小车?-有驾

除了微型车,没得挑。

可现在呢?

卡罗拉、朗逸、宝来,这些A级家轿,十万块也能拿下。

空间更轩敞,配置更丰富,开出去也更有腔调。

既然有更优选项,谁还愿意将就呢?

或许有人会反驳,飞度不是还有改装空间嘛?

此言不虚,但当下热衷改装的弄潮儿愈发式微。

一方面,改装成本高昂,动辄几万大洋,并非人人都能负担。

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更看重个人标签,与其砸钱改装,不如直接购入一辆彰显自我的车款。

还有一点颇为关键,那就是“脸面”问题。

飞度月销仅500辆,年轻人为何不再青睐这款小车?-有驾

曾几何时,开个飞度,改头换面一番,在狐朋狗友面前倍儿有派头。

可如今,开个飞度,没准还会被损友戏谑:“都啥年月了,还开这种老古董?”

这话听着扎心,但这就是现实。汽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和格调的投射。

当然,也不乏拥趸辩称,飞度的残值率高啊。

这的的确确是飞度的优势之一,但眼下消费者愈发精明,购车不仅仅考量保值率,更看重性价比。

与大众认知相悖,飞度保值率高,也意味着新车价格坚挺,这反倒成了它的软肋。

同等价位,消费者完全可以拥有配置更胜一筹、空间更宽绰的本土车。

仅仅是售价吗?

恐怕不止于此。

当我们条件反射般地将症结归咎于“性价比”时,是否忽略了品牌形象的潜移默化?

飞度月销仅500辆,年轻人为何不再青睐这款小车?-有驾

飞度一度是年轻人的心头好,但如今,它似乎已然褪去了这层光环。

在Z世代眼中,飞度不再是潮流的弄潮儿,而是一款略显陈腐的老车。

仅这区区五百的月销量,便足以佐证事态的严峻性。

往更深处挖掘,飞度的式微,也折射出合资品牌在华市场面临的窘境。

往昔,合资品牌仰仗着技术优势和品牌溢价,在中国市场赚得钵满盆满。

但现如今,伴随着本土车的崛起,合资品牌的优势正在逐步消解。

这也给合资品牌敲响了警钟:倘若无法及时革新策略,顺应市场变迁,那么,前路只会愈发逼仄。

飞度的故事,或许能予我们些许启迪。

时代在迭变,市场在更迭,消费者的诉求也在演变。

唯有持续创新,方能在白热化的市场角逐中屹立不倒。

恰如伊始提及的“平民超跑”这顶桂冠,它曾经是飞度的荣耀,但时至今日,也成了它的桎梏。

飞度亟需重塑自我,寻觅全新的定位,方能再铸辉煌。

否则,往昔的小车霸主,或许真的会被时代洪流所吞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