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马力+四电机,这台猛士917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越野”

1000马力+四电机,这台猛士917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越野”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跑了二十来年越野,一直以为自己算个明白人。从当年那台破旧的勇士开始,到后来换了牧马人,再到朋友圈里清一色的途乐,心里头总觉得越野这事儿就那么回事——发动机够暴力,底盘够结实,再加上一身不怕磕碰的铁皮,基本就能应付大部分路况了。

前些天试了试猛士917,感觉有点被打脸了。

四个电机什么概念

1000马力,听着就挺唬人的。但真正让我琢磨的不是这个数字有多大,而是它怎么来的——四个独立电机,每个轮子一个。

以前开传统四驱,遇到交叉轴什么的,得手动锁差速器。手快的话也要个三五秒,运气不好还可能锁晚了,车轮已经在那儿空转了。这台猛士呢,据说10毫秒就能重新分配动力。什么概念?大概就是你还没意识到有问题,它已经处理完了。

当然,数据这东西听听就行,关键还得看实际表现。在乌兰察布那边跑了几趟,感觉确实不太一样。遇到单轮悬空的情况,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拖泥带水,动力瞬间就转移到有抓地力的轮子上。这种顺滑程度,说实话,有点超出了我的预期。

横着走也不是新鲜事儿

蟹行模式这个名字听着挺玄乎,其实就是后轮能跟着转向。±10.6°的转向角度,理论上车能横着移动。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就是个炫技功能,实用性可能不大。但真正在阿拉善那种地方跑一圈,想法就变了。有时候路宽刚好够一台车通过,传统车型可能需要倒车几次才能找到合适的角度。有了这个功能,稍微调整一下就过去了。

更聪明的是,系统似乎还会看路况。在沙地或者雪地上,后轮转向角度会自动收敛到±7°左右,避免转向过急失控。这种细节处理,感觉工程师确实下了功夫。

1000马力+四电机,这台猛士917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越野”-有驾

空中视角的价值

车顶那个无人机,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总觉得越野就应该简单粗暴,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干嘛?

但用过几次之后,想法慢慢改变了。特别是在一些复杂地形,比如沼泽边缘或者视线不好的峡谷里,提前3公里知道前面的路况,确实能避免很多麻烦。

有次在滇西雨林里跑,前面有片看着挺正常的空地,无人机飞过去一看,下面全是烂泥。要是按以前的习惯直接开过去,估计得叫救援了。现在想想,科技进步到这个程度,或许真的该学会接受和利用了。

电池这事儿确实值得聊聊

电动车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电池安全。特别是在越野环境下,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猛士这套电池保护做得似乎挺到位,双层铝合金外壳加上内部的陶瓷隔热层,听着就很踏实。

更关键的是耐温性能。在漠河那种-30℃的环境下,续航衰减能控制在15%左右。虽然比不上燃油车那种想加油就加油的自由度,但考虑到电机的扭矩输出特性,这个妥协或许是值得的。

开放式的思路挺有意思

最让我意外的是,猛士竟然开放了部分车辆控制接口给用户。12个控制点,包括扭矩分配策略、悬架标定这些核心功能,都允许用户自定义。

这在传统车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把这么核心的东西交给用户?万一改坏了怎么办?但仔细想想,越野本来就是个很个性化的需求。每个人的驾驶习惯不同,常跑的路况也不一样。

1000马力+四电机,这台猛士917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越野”-有驾

听说现在平台上已经有300多种用户创建的模式了,其中“祁连山冰雪模式”还被官方采纳了。这种众包式的优化思路,感觉挺新颖的。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这么多年下来,见过太多人买了好装备却不会用,也见过开着普通车却能跑遍天下的高手。装备重要,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猛士917给我的感觉,不是要替代人的判断,而是要扩展人的能力边界。1000马力给你足够的底气,各种智能系统帮你看到更多、想到更远。但最终怎么用,还是得看驾驶员的理解和经验。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搞那个开发者平台的原因。真正的越野玩家,从来不会停止学习新技术、探索新可能。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时间验证。毕竟越野这个圈子,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传说和数据。真正的可靠性,还得看长期使用后的表现。不过从目前的体验来看,至少方向是对的。

越野这条路永远没有终点。技术在变,路况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心。猛士917或许代表了当下的一个新高度,但肯定不是最后的答案。这个圈子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永远有新的挑战等着你。

新标题:

猛士917搭载1000马力四电机+蟹行模式,217次火山岩标定后,竟让阿拉善老炮儿们主动缴械投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