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年前,可能没人会想到中国品牌汽车能让BBA(奔驰、宝马、奥迪)这些曾在豪华市场上如日中天的巨头们感受到如此逼近的压迫感。但在短短几年间,问界系列SUV不仅横扫一片,而且凭借强劲科技和优势逐渐将这些顶尖的外国品牌拉下神坛。现在,他们的最新“杀手锏”问界M6即将来袭,它的目标无比明确:在23-28万元价格区间,对标宝马X3、奥迪Q5L和奔驰GLC,甚至向更高端车型发起挑战。这辆贴满伪装贴纸的车究竟给市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它有可能再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吗?
华为汽车业务CEO余承东曾直言,“我要在50万元以内的豪车价格区间里,把BBA赶出去!”此话一出引发巨大争议,甚至有人嘲笑他是在“放卫星”。然而现实狠狠打了那些人脸。问界M7、M8、M9三剑客搭建起从30万到50万区间的价格堡垒,销量直逼甚至超越BBA主力车型。而如今问界M6被视为“第四道追杀令”,将矛头对准了23-28万这个中端豪车市场的核心阵地。,问界M6真的能重演M7、M8、M9的成功吗?它有没有实力和那些大牌硬碰硬?
一层层剥开,事情的真相愈发清晰。问界M6不仅不是M7的缩小版,而是斩钉截铁地瞄准了中国最核心的家庭用车市场——既要够智能、够安全,又得花费“合理”。配置方面,M6直接拉满:华为ADS 5智能驾驶系统、鸿蒙智能座舱、将近5米车身长度和3米轴距……在这些参数面前,奔驰GLC和奥迪Q5L显得索然无味。有人开玩笑说,M6简直是个带“外挂”的家庭战车,比起传统豪车不仅空间大,技术也全程降维打击。
普通消费者对问界的关注已经从“这车好不好开”变成了“充电够不够方便?技术能不能服人?”刘先生是北京的一位三口之家车主,前段时间看车时依旧选择了问界M8,替代了原来的宝马X3。他告诉我们:“过去买车更讲究品牌,今天我的需求是怎么花更少的钱买到最好用的车,觉得问界这一波确实打到了点子上。”这样的声音,不只是刘先生的独白,而是千千万万中国消费者观念转变的缩影。
再锋利的箭也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仔细分析会发现,问界M6的登场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性能数据很亮眼,但问界刚进入汽车市场时,一度饱受质疑。有人认为它只是依靠“华为光环”打广告,实际产品与传统豪华品牌相比差距还是有的。更糟糕的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问界能否维持其一贯的技术优势也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BBA方面自然不甘示弱。我们了解到宝马正在加速推出升级版的X3车型,主打“智慧座舱”和运动性,这无疑是想通过技术反击问界。奔驰则着眼于巩固GLC在商用市场的领导地位。奥迪方面则可能依靠Q5L的精品化策略试图稳住阵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问界的挑战从未停歇,而品牌历史和底蕴仍然是BBA的最大优势。至此,在M6上市之前,战局的走向依旧扑朔迷离。
就在大家还在猜测问界M6能否站稳脚跟时,2025年12月公布的测试数据显示,问界M6的L3级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中的应对远远超越对手。比如在拥堵环境下自动变道、夜间障碍物识别等功能,甚至超过了同级别特斯拉Model Y的表现。更厉害的是,M6的高配版本预留了向L4升级的可能,这意味着它不仅是市场上的先进者,更上演了“科技预见未来”的戏码。就在这个时候,一些不易察觉的轰动效应出现了:奔驰GLC的季度销量首次下滑;奥迪Q5L的终端优惠政策逐步扩大;而宝马4S店开始推出大幅让利活动,试图稳住市场。
怎么看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局,M6凭借亲民的价格、强大的配置和不断升级的技术,狠狠搅动了中端豪车市场这潭浑水。而被寄予厚望的补位车型M9也没有辜负期待,它的强劲表现持续为问界品牌拉高声望。转型升级的M10仍在筹备中,这场科技与豪华的终极比拼愈发激烈。
从表面问界M6或许已经在初期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但真正的危机开始显现。首先是供应链的稳定性问题。问界系列的爆火带来了一系列零部件供应压力,尤其是6月时轮毂供应商曾因价格争议暂停供货,直接导致部分订单延迟。这让消费者开始对问界的交付能力产生怀疑,外界对它是否能持续保持高品质产生质疑。而随着一些友商加速推出懂中国市场的车型,比如小鹏G6以及理想的下一代SUV车型,竞争格局开始分裂,问界能否持续冲刺成为未知之数。
更重要的是,BBA的反击远未结束。奥迪内部消息称,2026年计划推出电动Q5L,加码智能驾驶和座舱体验——这正是问界的优势核心。而奔驰GLC也公布了交互式车载系统升级方案,意在抗衡鸿蒙座舱。汽车市场从短暂的焦灼转向长期拉锯,消费者的选择意向也从最初对智能配置的追捧逐渐回归到品牌价值。问界必须在这一波市场调整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否则余承东曾经的“吹牛”就真的成了镜花水月。
在特斯拉、BBA等巨头眼中,问界M6的诞生或许并不能令人闻风丧胆。就算成长再快,问界还不到十年历史,底蕴什么都没有,和百年积累的顶级车企相比难免显得急功近利。而余承东大谈“降维打击”,可一旦问界的技术优势没了,是否还能支撑品牌形象和销量?就像那些曾经爆火过一次的大众性产品,谁能保证它不会被技术淘汰而消失?问界的未来或许并非人们现在看到的这般“光明”。
问界猛攻豪车价格区间,是否真能在技术和品牌的较量中胜过BBA这类老江湖?消费者更看重高科技还是经典形象?如果让您选一辆新车,是挑性能还是挑品牌呢?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