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翻了下去年年底的行业报告,纯电车的市场份额大概占了整个新车市场的25%左右(估算,样本少,体感)。但我发现,很多人对纯电的理解还停留在续航长、快充、多智能这些表面上。刚入行这几年来,我深刻体会到,电动车的表现其实很人性化,就像一份生活快记账本。
我记得去年,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困惑地问:这辆车续航怎么总跑不满?我看了一下他的情况——买车前,带着极强的期待,觉得只要续航够长,没有问题。结果实际上,开着车,天热天冷、上下坡、载重不同,续航就像个变脸的老伙计。你说,一台车,能把外部环境和驾驶行为都算进去了,哪有绝对的数字?尤其是我的零跑B10,官方说续航可以跑400多公里,但我实际跑市区,夏天用空调、载了两三个人,估算也就290-310km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这个差距不是吹出来的。印象中,几次在高速上忽然拔高续航感受,是在车速控制在120km/h左右,空调开一半,是这个车的正常表现。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只盯着电池容量的数字,但忽略了能耗这个更核心。只看容量,不看实际能耗,很容易就会觉得我续航那么大,怎么还跑不远?在我开零跑B10一年多,感觉到最大差别的,是电耗的变化。比起朋友那辆刚买的某某品牌SUV,虽然车容量差不多,但跑高速的百公里电耗差了大概15-20%,(估算,样本小,体感)这就是硬指标了。简而言之,续航的打折率其实取决于你怎么驾驶,怎么用车。
你们觉得,自动驾驶和智能系统,真的智能到让人摆脱烦恼了吗?我觉得,这轮子联网的逻辑,它更像个半成品。我之前带家人去郊区旅游,车子的自动辅助驾驶,偶尔会突然发飙,我都笑着跟老婆说:它还没长智慧呢。跟零跑B10的智能比起来,业内都知道,零跑的车在智能化方面,是零起点上跑得最快的那款。尤其是它的激光雷达,曾经被调侃很豪华,但实际上,把激光雷达放在平民车里,意味着它能更快、更准确识别环境(这段先按下不表),关于安全——我偏向认为,这是后发优势,不是说它百分百安全,但用料、传感器,确实是真用料。
说到这,突然想到:我家邻居的修理工曾经说,他觉得最头疼的车,是那些智能化太多、复杂到拆不完的系统。这让我疑惑,未来到底是越用越杂,还是越用越成熟?我猜测,成熟的路线可能是硬件稳定、软件不断打磨,而不是一上一下的新花样。(这段不确定,这个猜测也许太理想化了。)
在供应链角度,零跑的技术创新其实就像做饭,原料要新鲜,火候要到位。它用的那个LEAP 3.5平台,硬件有什么变化?我用比喻,它像是一块钢板经过特殊合金打磨,既轻又硬。再配上软件的升级,就像厨师调整火候,让菜更鲜。这种平台一旦成熟,就能逐步建立起优势。像特斯拉的硬件大一统,其实对供应链的要求极高,否则就像用劣质原料,做出来的菜再好也没用。
我刚才翻了下零跑B10的公司公告,发现它在芯片布局上,选择了较为辣手的高通方案。你知道高通在手机行业是芯片界的苹果,但在车里用,也不算最低价。就像你用名牌厨具,做菜要更讲究,成本也高。但是,零跑为什么坚持?我猜,可能是看重芯片的反应速度和能耗控制。这就像手机拍照用高端模组,效果更稳定。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不知道是否把芯片比喻得太抽象,但,总的感觉,零跑在硬件上做了不少夯实的工作。
实际上,技术更稳定,意味着车辆的日常耐用,也可能意味着维修率低一些。正好,零跑的量产经验越来越丰富,成本也逐渐下探。我算了算,按我用车的平均油耗(大概,每百公里15元的燃料费,体感,估算),一年的行驶里程大概30000公里,那么油钱得4500元左右(粗略计算)。纯电出行,除了电费,基本不用考虑油耗,这对家庭来说是个大优势,但缺点是:如果续航不达预期,多次补充电,非常麻烦。女人的耐心比我想象中还要有限,因为每次得排队充电,这事没那么省心。
说到这,我忍不住想:对于预算不到十万的家庭,零跑B10除了续航和智能,哪个方面最打动你?是空间?还是操控?我的感受,开过几年后,觉得舒适性其实可以提升一截。尤其是座椅调节,到底是不是够用啊?有时候,我坐在车里,对着方向盘打个盹,突然发现:自己是不是越坐越惯这车的缺点了?比如脚垫位置不够标准,或者导航反应有点滞。这些,都是日常细节体验。
我还注意到,车内的小细节——比如储物空间,就是那些琐碎品,其实最反映一辆车的用心程度。很多车企一直都在追求大场面,忽略了小细节。这就像一个人穿衣服,显得华丽,但口袋里的零钱却乱七八糟。如果一个车,连能放得下你手机充电器和几个卡包都做不到,我就开始怀疑:它能陪你用多久?毕竟,生活的平淡往往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
我觉得,未来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个问题:技术一代一代地在提升,但用户的耐心和理解速度,是否能跟得上?毕竟,一个聪明的车,如果太难用,反而变成障碍。究竟智能化,是否能成为帮手而不是负担?这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零跑B10这种车,像是一份实在的家常菜。没有浮夸的火候,但踏实、够用。这车适合预算有限、追求实用的家庭,但如果你对续航情有独钟,或者对智能配置有高期待,可能得多问问自己:我真的用得上这些高大上的配置吗?或者,我只需要一辆能跑、能省钱、能用得顺手的车?
这一路走来,我自己也在思考:是不是每次追新、追高端,都在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买?你说,什么时候才是真正值的?好像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那份贴心的小细节,才是真正的宝。
就像我小时候骑自行车,无论多慢,只要车子顺畅、用着顺手,心里就踏实。也不可能期待它会变成跑车,但它一定得稳。零跑B10,或许也是如此。
【你觉得,下一个值得期待的家用电动车,会在哪些细节上有所突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