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燃油车投诉榜出来了,这数据挺有意思的。别以为燃油车就稳当,其实不少老毛病反复出现。这榜单上,变速箱和车机问题几乎霸榜。你买车的时候,肯定得把这些细节踩实了。
先说丰田卡罗拉,84起投诉。开裂的仪表台你别太奇怪,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底。我一个朋友买了台二手卡罗拉,骑车壳边缘已经开始裂了,跟他抱怨,我说这得提前心理建设。丰田皇冠和锐志这些几十万级别车都开裂,那十来万的车开裂算什么新闻?但也别只盯着这点,三大件没喊救命,咱们就别太较真。
大众探岳也有84起,主因是变速箱异常。有车主吐槽,档位有的没的,倒档甚至都没显示,真是挑战驾驶技巧的极限。你说,这辆车就靠勇往直前的韧劲撑着了,不得不佩服这份坚韧。供应链里变速箱供应本身就复杂,像是一锅复杂的炖菜,少了哪味都会翻车。大众家的干式双离合稍后我单说。
再看皇冠,87起,还是仪表台裂纹。这些多是老车,车辆年龄有影响,毕竟塑料随着时间走样是物理常识。但我说句偏激点的话,老皇冠没大问题的,车没出大毛病,倒换新车之前多想想值不值。
红旗HS5,90起投诉,车机系统成焦点。导航卡顿幼稚得很,好像升级就是几行代码的事儿。厂家不给力,可能供应链里某个芯片没到位,或者软件团队支援不足,毕竟这事儿一台车几条代码升级到底难在哪?我不太理解。
本田雅阁,102起,吃胎偏磨。底盘调校的问题不呆板,导致轮胎磨损严重。我朋友技师说,要是本田自己开个轮胎厂,自产自销,估计问题能缓解不少。虽说没啥坏处,但底层设计这事儿,牵一发动全身。
速腾,111起,同样变速箱出事,离合器异响频频。这是大众干式双离合的老问题,大家基本都心知肚明了。奇怪的是,国产双离合好像没如此多投诉,难道是调校不同?或者国产厂商更早汲取经验教训,供应链也有差别。不懂你们怎么看,反正我接受了此路不通。
吉利博越L,116起,车机不升级导致功能跟不上时代。我说过好几回,厂家不愿意升级软件,完全是给自己找麻烦。汽车是一台复杂的机械加电子设备,软件更新不及时,就是自己挖坑。
迈腾,125起,是双料战犯,变速箱问题加上韩泰轮胎开裂。我瞄了一下供应链,轮胎用的不是自家生产,这是成本压缩还是资源配置的问题?成本增加多少真不好估,这事供应链平衡很难,但买家体验直接打折扣。
长安UNI-K,145起,车机成常客,这数还真挺吓人。看起来现代车机系统成了所有车企共通的硬骨头。难道是软件生态本身就坑爹?还没跑远,先让我们先吐槽下,想当年车机还没这么烧脑。
冠军是别克英朗,146起投诉,方向盘不正。想想挺费解,但销售时候,修理师傅说,别克解决问题还算速度快。虽说这车停产好几年了,但厂家的后续服务还是让人放心。
我这刚翻了下笔记,总觉得同价位的车,这些问题体现出来的实操差异挺大。比如速腾和国产双离合对比,雅阁和博越L对比,变速箱和车机的战场不一样,买家体验截然不同。到底是研发投入问题还是供应链折中?(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供应链,跟做饭差不多。研发是厨师,供应链是食材市场,你的厨师能多厉害,可如果食材不新鲜,菜也糟。大众的问题在变速箱,也许是配件供应商换人了,打个比方就好像厨师换了个不靠谱的菜市场。软件升级不及时又像是菜单改了但厨房不跟进。你懂的。
这里我有个没仔细想过的猜测:或许部分厂家对车机软件升级力不从心,是因为他们承担不起频繁OTA升级的成本,尤其是硬件平台差异多,升级风险大,这也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侧面?
我想问你,开过这些车,觉得哪个最让人费牙膏?大家常说的玩命修车,你们心里的坑在哪儿?
顺便说个小事儿,前几天朋友抱怨,他的速腾起步时异响老吓人,去修理厂修,师傅直接说这是大众干式双离合的家常便饭。听着有点悲哀,毕竟买新车图啥?
粗浅算了下,假设因变速箱故障而维修,平均百公里成本增加了3分钱,听起来不多,但十万公里算下来,三千多块钱,不是小数目。
题外话,你有没有注意,方向盘不正对日常驾驶影响有多大?我自己感觉,车子走直线你都得手脚配合调整,很烦,但厂商就是修不好,这事到底是研发还是质检环节出了纰漏?
聊到这,我还有不少疑问,想听听大家对这个榜单的看法。明摆着有些问题是老大难,但解决方案究竟在哪儿?放着不管,是市场规律还是厂商心疼钱?
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