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路上看到一辆奥迪RS 7,颜色是低调的黑色,但那两条激进的线条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的身份。我记得那天和朋友聊天,他只说:‘这个车我试过,开起来真有点像在开战斗机。’当时我心里暗想,那是因为什么,运动感就是靠那线条和呲呲的排气声吗?
我其实在现场还真的估算了一下。RS 7走的是极端路线,估计动力输出是630Ps(体感估算/样本少),扭矩大概850N·m(体感估算/样本少),如果按百公里加速时间低估,可能在3.5秒左右(估算/体感)。我试想:这么强的动力,是不是每次起步都像坐在弹射器上一样?实际日常用的话,油耗肯定不低。实际上,之前翻了下笔记,奥迪的官方数据油耗在每百公里12-14升(估算/体感,因为我知道V8大马力车油耗不可能低)。
对比我手上那档车,可能同是30多万的三款车,比如宝马M340i、奔驰C63,两者的区别就出来了。M340i虽然也有个3.0T六缸,但动力比RS 7弱不少,整车偏运动,舒适性也不错。而C63大多也配2.0T或4.0T,但整体调校更偏向豪华与舒适。RS 7最要命的是那台V8,咬合感是真的不同。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奥迪用这台4.0TV8,好像有点偏执。就像我认识那个喜欢极端的修理工,他总说:热爱机械,不能妥协。但没想过:一台车用到快700马力,真的需要那么极端的动力吗?惯和偏好不同吧。
你们注意到没?那个车的造型,真有点不服输的模样——低趴、宽厚、线条流畅。尤其是车前的那个巨大的熏黑格栅,像条野兽的牙齿。其实我在现场也琢磨:这组大尺寸通风口,除了运动感,还真不是为了散热多大必要。可能一方面是技术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排场。你们会不会觉得奥迪的设计越来越像在炫耀? 这也是钱的味道。
我刚才翻了翻相册,看到车尾的特写。那贯穿式尾灯,辨识度太高,点亮后堪比灯光秀。尾箱的鸭尾设计又提升了运动气质,整体印象很锋利。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尾箱的空间够用吗?我分析一下,RS7的优势最在动力和操控,空间或许放在第二位。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我很好奇:为什么要用那么贵的V8?难道是性能吗?还是技术积累的惯?其实我知道奥迪一直在用那种机械感去吸引特定人群,喜欢驾驶感受——那种机械感让我想起小时候玩模型车,转开灯时手中那股机械的震颤。也许这就是一场机械狂热的坚持。
开车上路,按下按钮。那推背感让我忍不住暗笑:还是驾驶员最喜欢操控的感觉,即使知道油耗高、成本高。以我自己测算,算上百公里油钱,可能要60元左右(心算/粗估),甚至比一些大容量SUV更贵,但对于追求极限的朋友来说,或许就是一种感觉。
现实中,很多买家其实不是天天飙车,他们更关心的,还是品牌、档次感。销售那天告诉我:大部分RS 7的买家其实还是那些C级以上的高级客户,觉得坐在里面很有面儿。但,我有个隐隐的疑问:这帮人真的懂车的乐趣,还是只是在炫耀?
说到较为内在的装备,里面的用料确实扎实。那些软质材料、碳纤维装饰,都是真材料吗?我不知道,还是半真半假。里面的液晶屏幕很炫,12.3寸的仪表,中控屏10.1寸,这体验感非常棒。细想:实际用起来好不好?我猜跟价格成正比——贵点,科技感就强,不过维护和维修是不是也随之升级?这又是一笔未知的支出。
我曾跟一位维修工聊过,说这种高端性能车,最怕出故障。因为零件贵,修起来费时间。奥迪是不是在研发时也考虑过这点?我觉得,研发就像造一个大城堡,外墙漂亮,但里面的复杂结构,隐患也多。
对了,我记得曾有业内朋友笑我:你以为买个RS 7是买车?其实就是买一份性能的‘快感’和高端标签。这就像我买了那个豪华咖啡机,价格拉得很高,但泡出来的咖啡到底好不好喝,倒不是最主要的事,重点是那份体验。
说到体验,这个价位买到的车,配置也齐全。座椅的包裹感、包材的质感,很多细节都体现出做工上乘。但我还是想问:真有人在意日常小细节吗?比如:那个大溜背线条,折射出的光会不会让人觉得车很广告感?是不是其实我们都在追求一种看起来很酷的感觉?
我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他说:开这种车,最大的满足就是在高速上肾上腺素飙升。可惜大部分人都只是吃喝玩乐,不太会真正体验到它的全部。而这,也让我反思——,真的越强悍的车,越适合日常用?或者说,最后还是车只是一场秀?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琢磨:内燃机的机械感是不是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慢慢变得稀薄?我猜:也许吧,或者有人会觉得,科技化、电子化的平滑反而更吸引?但我个人偏爱这种机械感的燃烧激情。
可细想一下,买RS 7的,除了性能,可能还在追一种身份感。那究竟是车的价值,还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变得更有面?买车,还是买一份某种心情吧。
(这段我还没细想透,不确定奥迪未来会不会像现在这样,保持V8的硬派情怀?)
今晚开完这车,我站在车旁,看着那繁复的线条,心里琢磨:我还能在5年后看到这样的机械美学吗?汽车的究竟是更智能,还是更机械?或者,这都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这细节嘛,可能只在下一次高速偶遇时,才能真正体会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