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的关税大棒,毫无征兆,又抡起来了。
这次对准的,是路上跑的那些大家伙——中重型卡车。
他放出话来,所有进口的大家伙,都得交25%的重税。
这架势,明眼人一看,就是奔着中国来的。
可这事儿,越琢磨越不对劲。
这一记重拳挥出去,到底会砸在谁身上?谁会最疼?
算来算去,最惨的,恐怕还真不是咱们。
借道墨西哥?此路不通
故事还得从老唐的社交媒体说起。他大笔一挥,官宣了。
从今年11月1日起,外来的中重型卡车,休想轻松进美国。
想进来?先交25%的“过路费”。
其实,这话他十天前就喊过一回,当时给的时间更狠,10月1日就办。
理由也给得冠冕堂皇,为了“国家安全”,为了保护本土的彼得比尔特、肯沃斯这些心头肉。
可这变来变去的时间,恰恰说明了背后有多大的阻力。
第一次的狠话刚落地,美国自家的汽车巨头们就先炸了锅。
他们怕的哪是海外竞争,怕的是自己的供应链当场断裂,成本坐上火箭。
面对这堵高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咱们绕个道行不行?
把卡车拆成零件,运到墨西哥组装,再贴个“当地制造”的牌子卖过去。
这招“曲线入美”听着是真香。
但现实甩来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条路,两头都给你堵死了。
先说墨西哥。人家也不是吃素的。
墨西哥政府早就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搞了个关税提案。
没跟我们签贸易协定的国家,关税最高能加到50%。
巧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就在这份重点关照的名单上。
你的零件想在墨西哥“借宿”一晚,还没出门就得被扒层皮。
成本这么一加,还谈什么价格优势?比直运美国都贵。
这一拳打懵了自己人
再看美国海关那边,更是严防死守。
他们的原产地规则,滴水不漏。
进口商必须老老实实交代,车里有多少东西不是“美国血统”。
然后按价值比例,乖乖交税。
就算一辆车一半零件是美国的,剩下那一半,照样按25%的税率算。
想靠“混血”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既然绕路走不通,那这关税对中国卡车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冷静下来扒一扒数据,你会发现一个天大的讽刺。
老唐这一棍子,看似瞄准中国,结果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自家盟友和“自己人”的头上。
美国重卡的主要进口来源,压根不是中国。
而是他的好邻居和铁哥们儿: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
去年美国进口了24.5万辆中重型卡车,光墨西哥就送来了近8万辆。
这可是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
更绝的是,好多挂着美国牌子的卡车,就是在墨西哥生产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国际汽车(纳威司达),在美国卖的车98%产自墨西哥。
戴姆勒的比例也高达83%。
这25%的关税真要收起来,第一个哭晕在厕所的,就是这些美国公司自己。
国家安全的大旗早就倒了
当初美国和这些盟友千辛万苦谈贸易协定,可没说要对重卡下这么重的手。
现在老唐说翻脸就翻脸,简直是在消耗美国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信任。
他最开始找的借口,“国家安全”,现在看就是个笑话。
美国商会早就站出来打脸,话说得一点不客气:
主要的进口国都是盟友,这跟国家安全有半毛钱关系?
美国卡车协会的高级副总裁更是直言不讳:
“美国卡车进口主要来自墨西哥,墨西哥对美国构不成任何国家安全威胁。”
这等于把那层遮羞布彻底扯了下来。
墨西哥也急了,警告美国别乱来,否则会扰乱整个汽车产业链。
要知道,这条产业链里,本来就有高达50%的美国产零部件。
加这道税,等于是在给自家零件回家的路上设路障。
典型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笔者以为
最终,这笔账还是要美国自己的行业和老百姓来买单。
美国卡车协会已经算过了。
关税一加,一辆新重卡的平均价格,将从17万美元直接飙到20万美元。
多出来的这3万美金,最后都会摊进运费里,由整个社会承担。
对于那些利润本就薄如纸的运输公司来说,这简直是致命一击。
买不起新车,只能让那些老掉牙的旧车再撑几年。
结果呢?运输效率下降,货物交付混乱,港口压力山大。
这一连串的后果,最终会传导到每个美国人的生活里。
说到底,老唐这手牌打得实在“高明”。
它确实会影响到中国的卡车行业,毕竟12%的出口占比不是小数。
但这点影响,跟美国盟友们挨的重锤,以及美国自己受的内伤比,根本不值一提。
在《美墨加协定》的框架下,北美的重卡供应链早就一体化了。
老唐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的做法,无异于抡起锤子砸向自己精心搭建的机器。
他或许想借此保护本土制造,拉拢选票。
但结果很可能是,疏远了盟友,打残了自家企业,还把沉重的账单甩给了自己的民众。
这出戏的结局,恐怕早就写好了:搬起石头,最终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