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买插混的朋友,醒醒吧: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交智商税

讲真,三年前敢买插混的朋友,那都是当时车圈的“先行者”,精神状态跟拿到修仙门派入门信物的凡人差不多,觉得自己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未来,另一只脚踩在了省油的祥云上,姿态拿捏得死死的。他们看那些还在纠结油车的朋友,眼神里充满了上帝般的悲悯,仿佛在说:你们不懂,时代变了。

三年后,再跟这位朋友聊起他的“未来座驾”,他看那车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不仅绿了自己,还刷爆了自己信用卡的渣男,嘴里就一句话:“业内人当初说的,真不是人话,是神谕。”

三年前买插混的朋友,醒醒吧: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交智商税-有驾

第一个神谕,就是关于省钱这个事儿。这根本不是经济学,这是玄学。

当时车企是怎么跟你说的?“能上绿牌,不交购置税,百公里油耗低到你做梦都笑醒”。听着是不是像天降馅饼?但魔鬼都藏在合同里。你以为你省了油钱,其实车企早就把你未来十年要省的油钱,一次性从车价里预支了。插混版比燃油版贵出的那一万多块,就是你为“省钱”这个梦想,提前支付的“智商税”。

这笔账算起来特别简单,但也特别扎心。你多花的钱,除以每天省下的那一两毛油钱,得出的回本周期,比很多人的爱情都长。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钱这个东西特别敏感,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希望它能为我战斗。但插混这笔投资,钱花出去了,它不仅没战斗,还直接投敌了。保险更贵,保养更贵,就像你请了个保姆,结果发现她不仅工资高,还特能吃,把你家冰箱都给搬空了。你以为你占了便宜,其实人家把你当KPI里的分母,坏了菜了。

第二个神谕,是关于驾驶体验这个“压缩毛巾”。

宣传的时候,都说插混是“电车的静谧,油车的从容”,听起来像个文武双全的六边形战士。实际上呢?它是个精神分裂的“道诡异仙”。低速用电的时候,确实安静得像个深夜里的图书馆,你连隔壁车司机在骂街都能听见。但只要你稍微深踩一下油门,或者电池电量告急,发动机“duang”一下介入,整个世界观就崩塌了。

三年前买插混的朋友,醒醒吧: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交智商税-有驾

那种感觉,就像你正在听德彪西的月光,突然你家邻居开始用电钻装修,还是死亡重金属摇滚风。车子猛地一抖,感觉像是被如来神掌拍了一下天灵盖,转速表上蹿下跳,比猴子还活泼。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坐的拖拉机,真的,唯一的区别是拖拉机没空调。你去4S店问,技师会用一种看破红尘的眼神告诉你:“哥,通病,习惯就好。” 这不是驾驶,这是修行。开插混车,就是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第三个,也是最要命的神谕,电池,这玩意儿就不是电池,是冰棍。

刚提车的时候,标称纯电续航120公里,朋友每天上下班通勤美滋滋,感觉自己就是城市里的环保卫士,头顶都泛着绿光。结果一个冬天过去,续航直接腰斩,比我的发际线后退得都快。去4S店检测,人家一脸专业地告诉你,电池健康度82%,属于“正常衰减”。

三年前买插混的朋友,醒醒吧: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交智商税-有驾

我可去你的正常衰减吧!这哪里是衰减,这是“自爆”。插混的电池容量小,就像个小水杯,你天天给它灌满又倒空,还时不时用快充这个“雷电法王”给它来一发,这电池就像个天赋平平的修士,天天嗑药强行冲关,根基早就坏了,离走火入魔不远了。人家纯电车的电池是个大水缸,偶尔折腾一下无伤大雅。你这个小水杯,天天被这么搞,心态不崩才怪。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最后一个神谕,保值率,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最后一座五指山。

三年前买插混的朋友,醒醒吧: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交智商税-有驾

卖车的时候,朋友才真正“悟了”。当年落地快18万的车,开了三年,二手市场的“活阎王”们给出的报价,让他怀疑人生。那价格,比同年份的油车低了一大截,贬值的速度比博尔特跑得都快。车商的话非常直接,也非常残忍:“你这车,不好卖。买家怕电池,嫌技术老,新的插混都卷成麻花了,你这老款就是电子垃圾。”

三年前买插混的朋友,醒醒吧: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交智商税-有驾
三年前买插混的朋友,醒醒吧: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交智商税-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插混比作渣男,可能有点侮辱渣男了。至少人家在某些方面可能体验还行。二手车商看你这车的眼神,充满了慈悲,仿佛在看一个误入歧途的年轻人,他不是在压价,他是在普度众生,帮你从苦海中解脱。那一刻你才明白,奔驰为什么值钱,因为“奔驰”两个字就是它的金钟罩铁布衫,特斯拉为什么有人爱,因为买它的人是在捍卫一种信仰。而你这个插混,啥也不是,就是个过渡时期的尴尬产物。

那么,插混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也不是。

它就像一把瑞士军刀,看着功能挺多,但你真想拧螺丝,还是得用正经螺丝刀。它适合那种家里有充电桩,每天通勤距离卡在纯电续航里,但又时不时需要跑个长途,而且对驾驶平顺性没什么追求,还不怎么在乎几年后卖车能亏多少钱的“天选之子”。但讲真,能满足这么多条件的人,为什么不直接上纯电加一台二手油车呢?所以你看,这事儿最后又绕回去了。它解决的,是一个本来就不怎么存在的需求。

所以,当年的那些提醒,现在听来,字字诛心。车企们的营销,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他们不务正业,天天整这些花里胡哨的。而现在的市场,更是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友商之间已经不是竞争了,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比亚迪直接把价格干到A级油车价,这就是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在这种神仙打架的环境里,早期那些溢价严重、技术不成熟的插混,它们的命运,从出厂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