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想不通,一个前两年还卖得特别火,甚至一度成为国产新势力销量冠军的汽车品牌,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
这家车企就是哪吒汽车。
最近的消息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据说公司前后总共融资、烧掉了超过200亿元,但现在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账上资金所剩无几,确认的债务就高达51亿元。
更让已经买了车的近50万车主闹心的是,他们的车子竟然被“断网”了,一些最基本的远程遥控和在线导航功能都用不了了,除非自己再另外花钱买服务。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曾经的明星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地步的?
咱们先把时间拨回到几年。
那时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风口期,国家有补贴,市场有热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哪吒汽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它的创始人方运舟,还有后来投资入股的互联网名人周鸿祎,都看到了这个机会。
他们提出的口号很接地气,叫做“为人民造车”。
这个口号的核心,其实就是走性价比路线。
哪吒汽车的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用别人卖低配车的价格,给你一台配置看上去非常高的车。
比如,在十万出头的价位,很多车可能屏幕又小,续航又短,空间也紧凑,但哪吒一上来就给你配上大屏幕、长续航、大空间,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心。
这种“高配低价”的打法,让哪吒汽车迅速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销量一路飙升。
特别是在2022年,哪吒汽车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全年销量超过15万辆,力压当时风头正劲的“蔚小理”,成为了造车新势力里的年度销量冠军。
那时候,哪吒汽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然而,这种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问题。
哪吒汽车的“高性价比”并不是建立在技术领先或者成本控制能力超强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持续亏损、不断烧钱的基础之上。
简单来说,就是卖一辆车,亏一辆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哪吒汽车更像一个“汽车组装厂”,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汽车研发制造厂”。
一辆电动车最核心、最值钱的部分,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大件”,而哪吒汽车的这些核心部件,基本上都是从外部供应商那里采购的。
这就好比你开一家饭店,所有最贵的食材都是从别人家高价买来的,然后你再把做好的菜打折卖出去,这样的生意怎么可能赚钱呢?
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哪吒汽车的亏损额逐年扩大,三年累计亏损超过了110亿元。
尤其是在销量最高的2022年,亏损额接近70亿,算下来平均每卖出一台车就要亏损超过4万元。
这种模式完全依赖于投资人的持续输血。
前前后后,哪吒汽车通过11轮融资,拿到了超过200亿元的资金,但这些钱并没有帮助公司建立起自我造血的能力,而是被这种亏本销售的模式一点点消耗掉了。
当资金开始紧张时,哪吒汽车想到了上市这条路。
但是,由于连年亏损,A股的门槛根本够不着,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了港股。
可在2024年6月,当他们递交招股书的时候,这份文件也彻底暴露了公司巨额亏损的真实情况,这让资本市场望而却步,上市计划最终停滞。
这一下,等于掐断了哪吒汽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根“输血管”。
后续的连锁反应来得又快又猛。
没有新的资金进来,首先扛不住的就是供应商。
核心的电池供应商因为收不到货款,直接停止了供货,导致哪吒的生产线陷入停顿。
没有新车生产,销量自然断崖式下跌,今年1月份的销售数据只有区区110辆。
交了钱的准车主提不到车,愤怒的经销商甚至直接上门围堵工厂讨要说法。
公司内部也开始动荡,高管离职,员工被大量裁员,比例据说高达70%。
本来研发投入就不足,这下连人都留不住了,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更让外界不解的是,在主营业务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哪吒汽车还做出了两个非常冒险的决定:一是推出高端车型,试图冲击更高的价格区间;二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一个企业在根基未稳、持续失血的时候,选择多线作战,这无疑是巨大的战略失误。
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品牌形象早已固化在低端市场,其推出的高端车型销量惨淡;海外市场的开拓也需要巨大的投入,对于当时资金链已经极度紧张的哪吒来说,更是沉重的负担。
这些举动非但没能挽救公司,反而加速了资源的枯竭。
最终,这场危机的苦果,还是落到了最无辜的消费者头上。
公司陷入困境,车辆的售后服务自然无法保障。
最让车主们无法接受的是,连最基本的车联网服务都被停止了。
这意味着,他们花钱买来的“智能汽车”,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台“功能机”。
想用手机远程开关车门、开空调,或者使用车机自带的在线导航,对不起,网络服务已经停了,除非车主自己每个月再花钱去买流量套餐。
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智能化体验的用户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哪吒汽车的遭遇并非个例,但同行的不同选择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比如,同样走过性价比路线的零跑汽车,很早就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他们坚持自主研发,把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前期研发投入巨大,非常烧钱,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且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
如今,零跑汽车已经逐渐摆脱亏损,实现了毛利率的转正,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证明了,不搞自主研发,最后可能会“烧命”。
而另一个反面典型威马汽车,烧掉的钱比哪吒还多,高达400多亿,最终也落得一地鸡毛。
新入局的小米汽车,则给所有同行上了生动的一课。
雷军从一开始就强调全栈自研,无论是电机、电池技术,还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都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
小米汽车的成功,不仅仅是营销的胜利,更是其背后深厚技术积累和强大生态体系的胜利。
它证明了,在今天的市场上,消费者既要性价比,更要实实在在的科技含量和可靠的品质。
哪吒汽车的经历,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靠烧钱、堆配置、打价格战换来的市场份额,是虚假的繁荣,根基极不稳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健康的商业模式,最终只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地活下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回归到技术创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能够驱动企业前行的“风火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