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

发动机的轰鸣声刚在码头消散,工人们已经开始在巨型集装箱间奔跑。名爵、奇瑞、比亚迪、哈弗的车标晃动在清晨的光线里——一批批中国造汽车,正被推向遥远的欧洲港口,北方的俄罗斯荒原,东南亚的湿热公路。六万元一辆,十万元一车,二十万元不嫌贵……货拉拉司机都懂的那句:“开得起,修得省,用得顺。”如今成了世界的信仰。

如果你是海外经销商,会怎么选车?日本的贵,韩国的不来,欧洲的限量,美国的没货。打开中国品牌目录,价格亲民,款式新潮,性能够用——几乎没有理由拒绝。

回到现实。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坐上世界第一出口国的位置。三年前还只是韩国屁股后面打转,现如今把德国、日本统统踩在脚下。2024年,出口又窜到585.9万辆。这不是体育翻身,更像是应急抢险队——哪里市场缺口大,中国汽车就像河水一样,呼啦啦地流过去。

从数据上看,榜首是上汽名爵ZS,8到9万元的亲民指导价,出口量像气温一样直线升高。名爵5、吉利缤越、奇瑞瑞虎7、瑞虎5X、欧萌达……这些国内买车只需要“工资卡+身份证”的车型,在全球买家眼里成了“买到就是赚到”的宝贝。出口榜前十的车型,基本只有特斯拉挂洋品牌,其余的全是中国式“性价比大杀器”。

在品牌战场上,上汽名爵连续五年蝉联出口冠军,奇瑞两年出口量暴增三倍。燃油车依然是主力,新能源也开始猛追,120万辆、年增71%——追风少年,改开电了。

市场份额是一场地缘政治的赌局。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突然发现自家的拉达孤独得像擦鞋匠,欧美日韩的品牌被关在门外。中国汽车顺势补位,结果是俄国新车市场一半是中国制造,第二到第七名都是中国品牌。你要是去莫斯科买车,销售员会像推土豆一样推瑞虎、哈弗、极氪,仿佛全球都在抽签选中国。

墨西哥同理,六年前份额为零,现在变成四个车里有一个是中国车。澳大利亚、英国、泰国、马来西亚……一片片未知的大陆,正在被中国造的轮胎碾压出印记。尤其是欧洲,占到出口总量的38%,这意味着不止是“有车可用”,而是“发达国家认了你的实力”。

为什么可以连续三年销量暴涨?一边是供应链优势,“别人断芯片,中国自产钢材”;一边是“性价比致胜”——让全球市场在通胀阴霾下,仍然能买得起好车。和日韩、“欧洲大佬”的断供相比,中国车企有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底气。

地缘政治也是暗流涌动的推手,俄罗斯的变天让中国汽车有了轰隆隆的出海加速器——一年出口暴增近75万辆,简直像有人在数据库里乱改了数字。

当然,还有新能源的红利。中国产特斯拉Model3的成本,比美国便宜65%,比亚迪、蔚来们用智能大屏和自动驾驶,硬生生把“价廉物美”推进了中产审美。而出口价呢?2019年五千美元一辆,2022年两万两千美元一辆,比亚迪汉去了欧洲,一台贵出国内一倍,仍旧供不应求。

做惯法医的人都知道,物证不只是刀和血,还有交易背后的真相。中国汽车的出口奇迹,不单是“便宜好用”,还有产业转型的厚积薄发。疫情期间,一条条产业链死守阵地,钢材、芯片、自主技术链条齐备,把世界变成了比赛场,中国车企像奥运选手一样一夜之间完成了三跳。

当然了,“世界第一”不应该让人飘起来。韩国、日本在汽车出海这事儿上,早已走过一遍“三步棋”:内销、出口、海外建厂。日企2022年海外厂就造了1700万辆,中国现在才刚开始在泰国、匈牙利建工厂。你出了海,可本地化细节还得一点点啃:泰国多山得用硬悬挂,印尼烂路得提底盘,欧洲要环保皮革,南美热得要强空调。造一百万辆和适应一百个国家,其实完全不是一个逻辑题。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车企的“内斗风险”。2000年前后,中国摩托车曾在越南大杀四方,却因企业恶性价格战、服务缩水、质量失控,短短两年被日本品牌反杀——现在份额只剩狗尾巴草。和日韩的财团抱团相比,中国车企出海还习惯单打独斗,格局上就像“县城房产中介打世界杯”。

但话说回来,能抢到最好的起跑位, already很了不起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已经悄悄从“便宜货”变成了“可靠牌”。只要守住质量底线,不在服务和本地细节上崩盘,不搞互相伤害式内耗,倒也不是不能复制日韩的神话。

当然,也不必沾沾自喜——你出口得再多,还谈不上是“汽车强国”。想从“整车出海”到“车厂遍全球”,还得精耕细作,把一辆车变成一个生态。是不是感觉和做案子有点像?你可以靠运气破一次案,但总不能每次都刷下线得幸运。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世界会不会最终由“中国汽车”定义功能和审美?国内车企会不会团结到像日韩那样?会不会下一次内斗又把自己玩没了?这些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如果非要给个结论,只能说:全球化,是一场没有绝对胜者的长跑,每一步都要算好账,也要防着掉进坑。

在你下次路过海外租车点时,或许可以点一台中国牌照的SUV来试试。坐进驾驶室,如果还有电,空调凉,味道没异,可别忘了,这就是中国汽车杀出的现实。你会觉得自己开的是“乘风破浪”,也可能只是踩着时代的昙花一现。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那么,从“世界第一”到“世界强国”,你觉得中国汽车还缺哪一步?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俄罗斯市场骤增,新能源销量猛涨-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